家庭中性別角色的動態性

情感導師 896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在現代社會中,男性和女性都有着多重角色身份,如家庭生活中能夠想到的比較典型的角色是掙錢養家的人、照料家庭的人。理論上,不同性別的個體都可能會依據自己的性格特徵成為家庭中的典型角色,或者同時兼顧不同的角色。但現實情況是,一些男性和女性的社會角色仍受限於長期形成的性別角色觀念而缺乏靈活變動性。性別角色一般是指社會或文化對兩性合乎規範行為模式的適當期望。在倡導性別平等公正的現代社會環境中,理解性別刻板印象和角色表徵對性別角色的影響,了解男性和女性在家庭角色分工中的現狀,意識到性別角色的動態變化,對於實現性別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

社會角色理論是性別角色研究的重要理論之一。該理論主張,社會行為中的性別差異源於社會制定的兩性勞動分工,這種分工導致了性別角色期望及性別發展技能上的差異,固化的期望和不斷發展的技能則促進了男女在社會行為上的不同體現。通常,與男性化或女性化相關的特徵和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文化成見決定的。在社會角色理論被提出前,圍繞傳統性別角色的主導理論植根於社會學著作中的功能主義視角。從這個角度看,男人和女人分別在生理上被驅使去承擔養家糊口和照料家庭的角色,並認為男性和女性天生就與這些角色相關。這種觀點不允許也不考慮這些社會角色有任何靈活變動的可能性。基於功能主義的思考,社會角色理論進一步認為,人們是通過看到男性和女性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來實現的勞動分工,這種分工直接受歷史背景、當前情境和對生理性別差異的認知的影響。

性別刻板印象是社會角色理論和性別角色觀念的一種衍生物,反映了人們對男女日常生活的固化認知,即向社會中的個體傳達了什麼樣的行為是男性該實施的,什麼樣的行為是適合女性的,其往往提供了一種社會可接受的標準。個體的大部分活動是由不同的社會角色及相應的行為決定的,社會角色中的性別分布比例反映了性別刻板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果人們經常觀察到一群人在從事一項特定的活動,他們很可能會相信進行這項活動所需要的能力和特質是這群人的典型特徵。研究結果和實際經驗表明,持續觀察到更多的女性承擔着照顧家庭的角色,人們可能認為並相信照顧行為所必需的特徵(比如養育和溫暖)是女性的典型特徵;同樣,由於看到男性比女性更多地擔任家庭中主要經濟支撐者的角色,人們更容易將工具性和支配性視為男性的典型特徵。

家庭中性別角色的動態性

人類行為中的兩個核心維度恰恰與性別的兩個典型刻板特徵有關。在性別研究的早期,這些特徵被稱為共融性和能動性,體現了人類生存的兩種基本方式即獨立和集體,並且認為男性更獨立,女性更集體;男性的典型特徵是工具性、支配性和自信,而女性的典型特徵是善於表達、熱情和關心他人。近年來相關研究和理論也對關於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印象進行了研究,儘管包裝方式略有不同,比如刻板印象內容模型中的熱情和能力,但總體來看,這些不同的觀點都利用了人們期望男性和女性存在根本性差異的傾向。

 不同視角下的性別角色觀念

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家庭性別角色觀念也在不斷發生着變化。基於第三期全國婦女地位調查數據發現,中國男女兩性的性別觀念處於傳統與現代的過渡狀態,但女性的性別觀念總體上更趨現代化,在年輕女性中更是如此;男性的性別觀念更偏傳統,且在不同年齡群體間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與穩定性。事實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經濟、社會和技術因素的融合使得多數女性能夠有機會進入有償勞動力市場。社會心理學也持續關注仍由男性主導的領域(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中阻礙女性進步的偏見和障礙,不過卻很少作出類似的努力來理解和糾正女性主導的領域(護理、早教、家庭角色)中男性的缺失。

勞動力市場上的這些性別不平等也延伸到了家庭領域中的角色分工。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多數女性和男性都同時承擔着來自家庭和職業的雙重壓力,不過從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CWSSS)的情況來看,在雙職工家庭中,儘管男性對兒童的保育和家務勞動的貢獻越來越大,但多數女性仍然主要承擔着照顧家庭與撫育子女的重擔,與男性相比,她們的家務勞動量仍然不成比例地增加,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們的工作前景和實際收入。研究數據表明,具有平等性別觀念的男性和女性會更能接受夫妻雙方平等分擔家務,但妻子承擔的家務勞動數量和類型時常受到丈夫實際行為的影響。現實生活中,儘管一些夫婦在個人意願上願意平均分配家務,但往往以傳統的性別分工來分配家務活動。比如,當父親們陪伴孩子進行活動時(如玩耍、閱讀等),母親們則依然更有可能做的是照顧孩子的家務(如餵食、洗澡等)。戀愛關係中持強烈平等主義偏好的女性認為,預期的平等主義是不現實的,她們可能最終不得不找一個只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她們做家務的伴侶。

對於男性來說,性別刻板印象的存在,更加強化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既有家庭角色分工,使男性養家糊口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當「全職爸爸、女強男弱」這一類家庭分工出現時,「吃軟飯、沒能力」等負面色彩標籤也隨之而來,無論男性在照料家庭上的貢獻多麼突出,一旦缺少事業成就或者沒有扮演傳統的養家角色,依然難以獲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認可。並且這種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和角色觀念使得男性和女性在年輕時代就深信不疑。當年輕人考慮自己的未來時,無論持有的態度是多麼平等,他們往往承認,在結婚安定下來後也會陷入類似的性別模式。儘管對男性的刻板印象更不容易發生改變,但不少男性表示他們越來越有興趣幫忙做家務和照顧孩子。也有相應的研究發現,父親和母親的性格和行為預計會越來越相似,而這種變化的模式對父親來說尤其明顯。

從社會文化的視角出發,由於男人和女人的生活是由他們的文化背景和日常社會交往構成的,我們會發現,隨着現代女性自主獲得經濟資源的增加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在為自己選擇伴侶時,她們更在意長期伴侶的顧家品質。一些現象和研究暗示,女性對忽略哭泣嬰兒的男性持負面評價,而對使嬰兒開心或正在打掃衛生的男性更有好感。相比於沒有與嬰兒進行互動的男性,與嬰兒玩耍的男性更易獲得女性的積極關注。

 性別角色具有動態性

有趣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女性變得比之前更具獨立性,男性也較先前更具集體性。此外,社會角色理論暗示了一個循環的(而且可能是不完全對稱的)變化過程。例如,當一個特定角色中的性別表徵開始發生改變時,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也漸漸鬆動。舉例來看,當家務勞動的角色不再完全指向媽媽或者經濟供給的角色不再完全指向爸爸時,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刻板特徵和典型的社會角色認知也會發生變化。角色本身所要求的技能和特質不再單一地指向一類群體,換句話說,當男性具備照顧家庭的技能時,必須擁有善於表達、熱情和關心他人等一些集體性的特徵,這也為打破男性的固有刻板印象提供了條件。經典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均被描述為家庭主要照料者時,都被認為是低能力高熱情的,而男性和女性均被描述為工作職員時,都被認為是高能力低熱情的。這樣的結果充分證明,刻板印象是和角色身份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而不僅僅基於人的生理性別。這啟示我們,改變社會角色本身的固化觀念是改變性別刻板化行為的關鍵。

性別平等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都積極關注的問題,中國更是把性別平等作為個體獨立、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雖然人們的性別角色依然會受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的影響和限制,但社會角色是傳統性別刻板印象與所處文化、環境動態互動的產物。當個體所接觸的性別角色信息與以往觀念、個人經驗存在不一致時,個體的自我角色認知也會發生一些改變。性別角色的動態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向。首先,職業的相對平等可以使不同性別的個體從容地面對家庭和職業之間的角色轉變。其次,良性的動態家庭分工可以保證男性和女性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一定依照傳統的角色分工。最後,個體的自我角色可以不依照生理性別和固定觀念來選擇,在多重角色中能夠依照人際互動來實現良性的轉變。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莉 石曉柯 歐瑤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28 08:01:06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頭像
2023-12-04 21:12:30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21 13:11:26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