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

情感導師 687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2017-07-23Dr. Chen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 如何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 》

作者:Dr. Chen | 來源: 愛偕老[公眾號ID:ixielao]

本文整理自陳若汐老師的公開課文字稿

如何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

合理的家庭界限對家庭關係的維護作用重大,在執行中卻常被誤解或忽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理一理這個問題。

01

什麼是合理的家庭界限?

界限是結構家庭諮詢[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Minuchin, 1974] 中的一個概念。結構家庭諮詢的核心理念是從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來理解和調整家庭內個體成員的行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會簡單地認為家庭中的某一個人出了問題,而是會看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是否存在不妥當的地方;其中就包括 模糊混亂的界限。

每個家庭里都有不同的「部門」,這些部門體現了家庭成員的不同身份、角色、職責。主體的家庭部門包括夫妻部門、父母部門、子女部門、兄弟姐妹部門;很顯然,有的部門是同樣的人在履行不同的家庭角色和職能。

關係健康、界限明晰的家庭里,不同部門各司其職;彼此間能夠互相溝通合作,但不會頻繁跨界干涉其它部門的事務。同時,各個部門也都有處理內部事務的能力,不需要總把外部的人牽扯進來以解決內部的問題。

合理家庭界限最根本的是家庭成員之間尊重、包容彼此在各自事務上獨立的看法、立場、選擇,而不過分干涉其他家庭成員的職能範圍,同時也不會接受他人的過分干涉。

我們舉例來看看家庭界限會有什麼樣的體現。

有位太太懷疑先生有外遇,但先生對她的指控堅決不承認。同時,雖然先生否認有外遇,但卻繼續做出很多在太太看來表明他已經變心的行為。比如晚歸時太太問他到哪兒去了,他會含糊其辭。

於此,先生的言語和行為傳遞出相互矛盾的信息。這樣的信息不對稱,在親密關係中,很容易使焦慮感陡增。太太既放不下心裡的疑問,又不知如何與先生有效溝通,一時間非常痛苦。

在這樣的心境下,她問8歲的女兒:

如果爸爸不要我們了,你跟媽媽過好嗎?

她還跟女兒說:

你記着:男人不可靠。你以後千萬不要相信任何男人!

我想這位母親主觀上無意傷害孩子,甚至是希望能夠保護女兒免受自己目前正在經歷的痛苦。但是她對女兒情緒化的過度傾訴,很嚴重地破壞到家庭界限,使夫妻雙方難以有效處理夫妻內部的事務,也使女兒被迫背負起與她的年齡、角色不符的重壓。

前面這個例子是父母把子女卷進夫妻事務對界限的破壞。父母若過分干預子女的親密關係,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這類對合理界限的破壞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

女生小時候父母離婚,母親一個人把她拉扯大,彼此感情非常親密、無話不談。結婚以後,她保持了這樣的習慣,會把與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務與媽媽分享。

兩個人開始想要孩子時,雖然年紀都不大,但卻非常不順利。女生自己看了醫生以後沒檢查出問題,然而就是懷不上。

她在焦慮的心情下向媽媽傾訴自己對問題出在哪兒的擔憂和猜測。媽媽很心疼女兒,回頭就去一個老中醫那兒給女婿開了副進補的中藥,拿來給女婿服用。

這使男生覺得很難堪、生氣。他怪太太不給兩個人留一丁點兒隱私,覺得女生媽媽開藥給他調理是對他的一種變相的責難。

女生的過度分享和媽媽不請自來的介入,雖然都沒有任何惡意,卻同時傷害到三個人:太太覺得很冤枉,媽媽覺得好心被辜負,先生覺得隱私被侵擾。造成這一系列傷害的原因,就是在夫妻沒有達成一致前,一方單向地打破家庭界限,引進了原生家庭的過分介入。

02

家庭界限為什麼重要?

有的朋友會問:難道全家人一團和氣、不分你我,不好嗎?為什麼非要講界限那麼生分呢?

其實合理界限是家庭成員能有良好互動模式的基本保證。

這樣的互動模式是親密的,但卻不是過分相互依賴、干擾的。維護合理的界限不是與原生家庭分道揚鑣,而是使親密關係能有正常運行和發展的空間。

當兩個人組建自己的小家,彼此就都有了一個新身份:我們成了某人的先生/太太。這個新身份是建立在親密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之上的,需要兩個人能適當從依託於父母的子女身份中獨立開來。

如果父母常常介入子女的親密關係,往往並不是有意要把小家拆散。他們可能只是對於子女作為另一個人的親密愛人這個新身份,一時難以適應,而堅持用慣有的方式去關愛、保護子女,去維護與子女的情感聯繫。

在這個適應階段,需要你能用更成熟的心態去經營和維護與父母的關係,而不是對他們的過度干預一味退讓。

回想我們小時候,如果執意想做某件事兒,但父母認為這件事對我們的成長不利,那不管我們求得有多苦,他們可能都不會肯同意。

當我們的訴求不被支持時,可能會抱怨說:

別人的父母都同意了,為什麼你就不能像他們一樣呢!

或者:

你不肯答應,就是不愛我!

父母聽到這樣的話,一定覺得很難過、很委屈。可是成熟的父母不會因為子女情緒化的反應,而改變他們認為對子女成長最有利的決定。

有時我們並不是很明了怎樣才算是成熟有愛的回應。父母過度介入你的親密關係時,可能覺得是在盡心盡力替你着想;你不去拒絕這樣的過分干預,也可能覺得是為了全家人的和睦。可從實際效果來考量,你會發現模糊的家庭界限是一條會讓所有人都很辛苦、痛苦的路。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雙面膠》這部電視劇。

故事裡的先生對於原生家庭的過度介入採取了很多人都喜歡用的兩面迂迴戰術,會一邊附和母親,一邊求太太看他的面子忍一忍。

比如母親趁太太回娘家,抱怨媳婦兒在飲食上不夠克制謙讓,說兩個人各種日常花費太大,存不下錢。同時還要求兒子不要把這些話告訴太太,說這是母子兩個人的悄悄話。

母親的這些做法,顯然干擾到家庭界限。那先生的回應呢?六六在小說中用了四個字:「點頭稱是」。這樣的默認,實際上支持了母親對家庭界限的破壞。

先生可能覺得接受母親的意見和干預,是顧全大局,是愛和孝順。但這份「孝順」有沒有真給母親帶來幸福呢?這個家庭在電視劇版中鬧到離婚,在小說版中更是鬧出人命。

我想先生的母親哪怕不待見媳婦兒的某些做法,也一定不希望看到兒子家破人亡。從這個角度講,先生在孝順的名義下放棄對家庭界限的維護,可以說是事與願違。

愛父母,應該要考慮得比他們更成熟、看得更遠,做出真正能讓他們放心、幸福的選擇。

03

給合理界限正名

很多時候一提到家庭界限這個問題,有的朋友會非常有心理壓力。他們會說:

可我很愛我的父母;

父母是我最親的人;

戀人可以再找,父母是一輩子的;

……

這樣的表達透露出一個觀點,就是說認為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意味着對家人的背叛和傷害。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某種程度上講,把家庭界限等同於不孝,反而給我們做到成熟有效的孝順帶來很大的阻礙。因為它無形中把家人和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兒放到了對立面上。

我們平時也會聽到一些言論,暗示我們如果與父母講分寸,就等於有隔閡。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兒子對媳婦兒很體貼,會帶着醋意說:

真是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啊!

看到女兒維護女婿,就講:

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胳膊肘往外拐啊!

子女聽了這樣的話可能會想:

我還沒怎麼樣父母都已經這麼難過了;我要真和他們講分寸,不知道他們會多傷心呢!

其實愛子女不等於可以隨心所欲干預他們的生活,孝順父母也不等於要接受他們的過度介入。清晰的家庭界限,本質上是用一種成熟的心態來愛護所愛的人,包括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和彼此的父母家人。

我們反覆強調合理界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記住合理兩個字。我們並不是鼓勵大家和父母越疏遠越好;也不是說越疏遠,親密關係就能發展得越好。

相反,與家人有合理界限的成年子女更可能和父母有成熟度更高的親近;這種親近不是干涉、勉強對方按自己的意願生活,而是尊重、支持對方以及對方的選擇。

有的朋友在維護家庭界限的操作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家人的過度介入先一味忍耐,忍到忍不住時,就與父母產生激烈的對抗和衝突;過後看到父母很傷心,又很自責,繼而恢復到對家人的過度介入忍耐縱容的狀態,甚至遷怒於親密關係中的對方,怪對方影響了自己和家人間的感情。

其實過分的疏遠或忍耐,都恰好是彼此間的關係缺乏分寸的表現。實際上,與原生家庭界限明晰的夫妻可能經常接受父母合情合理的意見,但在需要說「不」時,不會覺得因為不知如何拒絕而勉強接受。

被動地由父母左右夫妻間的內務,是界限不明的表現;而有選擇地邀請家人參與夫妻倆一致認為適合他們參與的事務,可以算是彼此之間界限得當的表現。

04

界限感與罪惡感

在我們的文化里,情感關係的親密度常常表現為彼此聯繫的緊密度,對父母的孝順又在很大程度上強調「順」。什麼叫順呢?有的朋友理解為父母怎麼說,我就怎麼做;既然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也總希望我們好,那凡事聽父母的話好像就是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

在這樣的心態下,當我們想到要與原生家庭間有界限,往往有很強的罪惡感,覺得好像是在預謀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兒,心裡負擔非常重。

回想我們小時候,可能會覺得成天纏在父母身邊最踏實、有安全感。我們可能會不想去上學,擔心他們把我們送到學校,就不再來接我們了。

而愛我們的父母,不管心裡有多麼不忍,會明白我們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不能再總守在自己身邊。因此不管我們哭鬧得多厲害,都會堅持讓我們上學。

等我們成長到有能力組建自己的家庭時,應該也要有相應的成熟度來堅持做一些不容易、卻必要的決定。其中就包括建立和維護與原生家庭間的分寸。

你要明白, 合理的家庭界限不僅是為了給你的親密關係以成長的空間,也是對父母成熟、理智的愛護和孝順。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夫妻鬧矛盾,其中一方在氣頭上向家人傾訴、抱怨。而我們在氣頭上對事件的看法和敘述往往比較片面,讓聽者以為總之都是對方不好。

心疼我們的父母只接收到單方面的信息,很容易焦灼、武斷地對對方做出一個負面的判斷,比如覺得媳婦兒不賢惠,或者覺得女兒跟着女婿很委屈。

過幾天,夫妻倆和好如初了,而被牽扯進來的父母卻還在受着這種擔憂的折磨,心疼自家兒女遇人不淑。

我們把家人捲入親密關係內部的矛盾,往往是因為與親密關係中對方的矛盾讓我們焦慮而無法自我平復,於是不由自主通過拉進第三方來求得情緒上的暫時排解。這樣的出發點雖然不是主觀惡意,卻是自私自我的,很容易無形中給父母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是傷害。

05

那到底怎樣去和原生家庭劃界呢?

1)重行動,輕言語

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行為所傳遞出的訊息。有的朋友會在父母干預得自己很煩或者引起激烈衝突時,口頭上宣告一下主權。比如對父母說:

我的事兒,你別管!

但在行為上卻繼續接受他們的過度介入。

如果你的行為與言語表達互相矛盾,那你言語上的劃界不會有太大作用。

就像,假如有朋友總對你說:

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但你發現她總在背後損你罵你,在你困難的時候落井下石。你會明白對方並不真正當你是朋友。

因為實際行為對關係模式的界定比言語來得更生動、直接、有效。

家庭界限的建立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你光喊着獨立的口號,要求家人不要干預你的親密關係,但執行起來總是妥協退讓,那你的親密關係與原生家庭間的界限多半會模糊不清。

2)行為的重複和堅持

合理家庭界限的建立,還需要行為有一定的穩定性,需要一個重複和堅持的過程。這個過程建立在你對合理界限的不偏執的理解和心態平和的執行上。

比如,你有心對與媽媽的過度分享做一些調整。於是你決心不告訴媽媽先生最近借了幾萬塊錢給他的朋友,而你並不太贊成。這個有選擇的不告訴可以算作維護了夫妻內務和原生家庭間的界限。

然後隔天媽媽問你說:我看他好像心情不太好,你們之間沒什麼事兒吧?你回說:

是啊,他前段時間非要投股票,結果賠了好多,我們今年本來要出國去玩兒都只有取消了。我正跟他慪氣呢!

這個情緒化的抱怨性傾訴就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之前對合理界限的維護,因為你對界限的界定和維護缺乏穩定性。

再比如,有的朋友對家庭界限的維護比較情緒化。今天遇到某件事兒覺得父母神煩,就很一刀切地拒絕他們的關心和意見。隔天覺得過意不去,在自責愧疚的情緒之下就反轉到一切全聽父母的。

一會兒特別隔閡,一會兒完全沒有界限,兩個極端都不能算合理,這樣的大起大落也沒法兒建立清晰的家庭界限。

3)「管好」自己的家人

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最好是夫妻兩人能分別主管來自自家父母的過度介入和干擾。

如果你的行為透露出對合理界限的看重,會對你的家人起到示範作用。相反,你如果對家人的過度干預顯得無所謂,那你的家人也不會覺得有必要尊重你的親密關係。

比如:小兩口想年假去美國玩兒,媽媽知道後趕緊勸說:

你們別走那麼遠,又貴又麻煩!不如就去新馬泰吧,性價比高。

男生想了想,答應說:

媽,你說的有道理,聽你的!

然後回家跟太太講:

我們還是去新馬泰吧;我媽說我們該存錢了。

到底去哪兒旅遊,本身不是件大事兒。但先生的處理順序破壞了合理的家庭界限,這要比去哪兒玩兒嚴重得多。

我建議你有意識地養成一個好習慣: 涉及到夫妻雙方的事兒,先和對方商量,再作回復。

哪怕父母的意見只涉及到很小的事兒,甚至你預期對方一定會同意,堅持先與對方商量既能維護關係分寸,也是向家人示範你對合理界限的看重。

4)從小事兒入手

養成先和對方通氣兒的習慣,不僅能起到示範作用,也使對家庭界限的維護能從小處做起,而不是等到矛盾升級時,才激烈反對。

比如,媽媽打電話說周日有親戚會來,要你們一起回家吃晚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周末沒有別的安排,很多人會先答應下來,然後再轉告對方這個既定的安排。

可從建立合理界限的角度出發,你需要先和對方商量,然後再回復媽媽。哪怕你已經決定這個飯一定要去吃,告訴家人你需要先和對方商量,是對合理界限的維護和示範。

事情本身可能很小,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心與對方商量,並且讓你的家人感受到你對對方的尊重、在乎。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兩種不同的回應:

第一種:好,我回去告訴 ta 。這是通知親密關係中的對方的姿勢。

第二種:我先和 ta 商量一下,然後我們再給你回話。這是與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商量、共同決定的姿勢。

常有人勸自己的另一半:

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我們就順着父母的意思吧。

我爸我媽把我養大不容易,你就忍一忍吧。

然而忍到忍不住時總爆發,反而給兩個人和彼此的家人都造成很大的傷害。本來想儘量順着父母,結果卻搞得大家都沒有練習和適應家庭界限的機會。於是一旦你決定在某件事兒上不得不堅持,所有人都會很不習慣、難以接受。

5)需要你的獨立來撐

要想維護好親密關係與原生家庭間的界限,還需要我們有相應的成熟度和獨立性。

男生二十多歲,畢業後找工作很不順利,一直住在家裡,吃穿用度都由父母負擔。後來男生交了一個女朋友,彼此很中意,可他的父母卻覺得女生配不上自家兒子,非常反對。

男生在父母面前說盡女生的好話,可他們意見很堅決:

你要繼續和她在一起,就給我搬出去!你的事兒我們管不了,起碼眼不見心不煩。

在這種情況下,男生要求父母不要介入自己的親密關係、尊重自己的選擇會不會奏效呢?挺難。

因為想有效地拒絕家人對親密關係的過分干預,需要你有相應的成熟度和獨立性。如果在生活中的所有其它方面都還需要父母來庇護操心,單單指望他們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上把自己當作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就不太現實。

與家人劃定合理的界限,不僅是當他們的介入跟自己的意願相違背時,也包括拒絕他們的過度幫助。

6)預計到家人的反作用力

很多人對維護家庭界限的礙難,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與家人講分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跟父母鬧彆扭的時候,心裡會堵得慌。這是因為親情的緊密聯繫使彼此的情緒尤其容易互相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不開心、不適應可能會使你對家庭界限的維護感到很艱難。

這就要求你對為什麼要去維護這個界限有清晰堅定的認識,同時在執行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平復自己的情緒。

本來你和父母是一個聯繫緊密的小家,現在有一個系統以外的人和你組成新的親密關係。這是對與家人既有關係模式的挑戰,對原生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是個很不容易的適應過程。

在這個適應過程中,有的父母出於焦慮、不舍、害怕失去,可能會有比較極端、悲觀的表達。子女聽到父母這樣說,往往很傷心,從而也情緒化地說出傷人的話,或者乾脆放棄對家庭界限的維護。

比如,我們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母親:哎,真是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啊!你媳婦兒說什麼就是什麼,媽的話就當耳旁風啦……

兒子:媽,你千萬別這麼說!我按你說的做還不行嗎?

有的朋友可能覺得這類場景中的母親好惡毒。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中,所有人都是在自己的能力之內做着覺得最講得通的事兒。

從母親的角度來看,既然但凡自己一感嘆,兒子就立馬拋棄對家庭界限的維護,那她可能會覺得情緒化的抱怨就是與兒子保持緊密聯繫的最有效方式。

兒子與其勸服母親不要做出情緒化的反應,不如先學會平復自己的情緒,通過回應機制的改變來調整彼此的互動模式。

06

案例分析

張先生和張太太結婚不久,感情很好。

婚後兩人和張先生的父母住同一個小區,張媽媽常會來小夫妻的新家,幫他們打掃一下衛生。她有時會抱怨說兩個人家裡太亂,問兒子媳婦兒做家務是否勤快。

夫妻倆並不太理會婆婆的這些嘮叨,覺得既然有人幫着做家務,自己省了好些事兒,那她多點評幾句也沒關係。

結果有天婆婆直接責問媳婦兒:

你老公成天這麼辛苦,你是不是也該多收拾收拾家啊?我兒子回來看着這一屋子,不心煩啊!

太太當時就很火大地回過去:

我們倆結婚前就商量好了,他是要幫我做家務的。我又不是他娶來的傭人,我也掙一份工資。你不要用你的老觀點來管我們的事兒!

可想而知,本來還算和睦的家庭關係里埋下了矛盾和衝突的種子。

那張先生和張太太可以怎樣更有效地來維護家庭界限呢?

首先在張媽媽主動幫忙打掃的時候,張先生最好能對媽媽說:

我們倆已經商量好了怎麼來處理家務,媽你不要太操心;你有時間多休息一下。我們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沒問題。

如果婆婆要動手打掃,最好張先生能夠攔住。

雖然拒絕張媽媽的主動幫助意味着夫妻倆可能要多做一些家事兒,但界限的維護需要我們有相應的承擔。如果兩個人能及時回絕婆婆幅度較小的過分介入,就是對家庭界限的有效維護和示範。

其次,女生面對婆婆的責難,只需要說:

媽,謝謝你幫我們做這麼多。

然後,就犯不着有更多言語上的回應。

這麼做首先避免了在氣頭上和婆婆直接理論。我們前面提到,合理的家庭界限是執行出來的,不是宣告出來的。相反,言語上的不擇時機和過分強硬很容易使對家庭界限的維護從一件很正常、善意的事兒變成充滿火藥味兒的對抗。

如果婆婆繼續對兩個人在家務上的處理過分點評,應該由先生溫和卻堅定地回絕來自他的原生家庭的過度干擾。

此外,面對婆婆的責難,太太需要儘量理解婆婆的動機並非惡意。因為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對方的行為常常會驗證你對 ta 的出發點的判定。

也就是說,假如太太認定婆婆是成心找她麻煩,她在與婆婆的互動中就可能會很自然地帶有自我保護和對抗的意味,而婆婆的回應也更可能印證這個負面的預設。

假如太太相信婆婆的出發點是希望兩個人的生活質量更高,那她也更可能有平和的應對,而不是情緒化地使矛盾加劇。

祝大家都能享有合理清晰的家庭界限!

References:

Minuchin, S. (1974). 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Dr. Chen,美國婚姻家庭諮詢專業博士生導師,美國婚姻家庭諮詢協會全國認證督導。畢業於復旦中文系,獲得美國西北大學婚姻家庭諮詢研究生學位、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婚姻家庭諮詢博士學位。微信公眾號:愛偕老[ID:ixielao]。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的 心理諮詢師考證課程助您擁有平和心境和高情商的表達能力,成熟理性地面對人生、社會、婚戀與家庭的思考,不斷地覺察自己、成長自己、滋養身心靈。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獲得嶄新的蛻變!華大心理――這個溫馨大家庭,您值得加入!還在猶豫什麼呢,我們等着您……

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

獨創取證+實踐+就業 三重保障,具有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培訓資質認證、十多年專注於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培訓。提供:每年至少200小時的心理熱線諮詢實踐+每年超過48次的心理諮詢督導!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立即報名

諮詢電話:

021-62233803、

021-62233995

沈老師 17717675853 韓老師 17717397812

胥老師 17717679753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0-15 22:10:37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3-09-03 16:09:45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08-07 21:08:39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