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有救。
答案是有救。
電影《永遠的託詞》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入殮師》的男主本木雅弘飾演了作家津村。電影開場的前十分鐘,他因為一些小事和妻子碎碎念。等妻子一走,立馬又把小三叫到家裡。妻子乘坐的夜巴發生車禍的同時,他正在小三的懷中。第二天醒來,當電視新聞播出事故新聞,不明就裡的他還在和小三卿卿我我。
雖然很多人可能已經氣炸了,但這還遠遠沒完。前往事發地認領屍體之前,他特意塗了髮蠟。面對長槍短炮念完悼詞,抱着妻子的骨灰盒坐回車裡,他又開始對着反光鏡整理髮型。
妻子意外身故,他沒有流過一滴眼淚,甚至還因為寂寞和空虛,想要在擺放妻子遺照的房間裡和小三做愛。
從任何角度而言,津村都是毫無疑義的渣男。
但《永遠的託詞》絕沒有那麼簡單。鐵板釘釘的人設交代完畢,反轉就接踵而至。津村在事故善後活動中結識了妻子閨蜜的家庭,發現閨蜜和丈夫大宮育有一子一女。大宮是長年外出的卡車司機,因為家庭橫生變故,長子為了照顧年幼的妹妹,眼看就要放棄學業。
目睹這一切的津村動了惻隱之心,主動提出幫忙。因為他的出現,大宮家的長子得以繼續學業。而在和這家人的相處中,津村也逐漸體會到,在巨大的傷痛面前,人可能有怎樣的成長。
最後,一度才華枯竭的津村把和妻子的二十年寫成了書,書名就叫《永遠的託詞》,主旨是大宮一家教會他的:「人生,就是他人。」
津村有錯嗎?當然,而且是無法原諒的過錯。在碰到大宮一家之前,他自私、虛榮,永遠把自己放在首位,開口閉口都是「我」。但是,如果從道德層面輕率地加以抨擊,就容易忽視背後的心理機制。
在愛情和婚姻里,自我的人常常顯得很強勢。可在強勢的外衣底下,藏着的卻是對失去掌控的不安全感。即便自己做得一點都不好,他們也不允許對方流露出哪怕一絲一毫的「不愛」氣息。一旦嗅到對方的情感趨弱,宣洩、胡鬧乃至愛上其他人,就成為最典型的逃避手段。
表面來看,這是渣。本質上,喜新厭舊是基於克服愛情難題的恐懼,做出的最軟弱的選擇。
愛情是一道難題。再天造地設情投意合,在穩定熟悉之後,必然要處理感情變淡的問題。
成熟的愛人懂得經營之道,在不同的階段設立共同目標,譬如準備婚姻,選擇生育,掙錢買房,或者環球旅行。在不斷接近目標的過程中,戀人會發現問題,加以克服,見證彼此的成長,繼而促進感情的深化。
幼稚的愛人則完全憑感性驅動。甜蜜的時候你儂我儂山盟海誓,遭遇現實的困擾,立即下意識地把重擔往對方身上推,或者駐足不前,等待對方來解決。換言之,他們從未將自我成長和蛻變,視作愛情和生命的一部分。
現在流行說喪偶式婚姻。所謂喪偶,「當他/她死了」只是皮相,真正的內核是,不稱職的愛人就像長不大的小孩,但凡有困難,就撒潑打滾胡攪蠻纏。稍微逼一逼,馬上花式逃離:有些杳無音訊,有些見異思遷。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在愛情里從來說不通。
《永遠的託詞》裡有一個爆發點。津村無意間打開了妻子留下的手機,發現一條給他的未發送短信,寫着:「我已經不愛你了。一點都不愛了。」津村一廂情願地把妻子視作配角和附庸,在這一刻被擊打地支離破碎。當外殼裂開,遮蔽的柔情和希望就會重新湧現。
我認為《永遠的託詞》很有價值。當全世界都把斥責渣男渣女視作道德上的政治正確,它提示了一條渣男渣女的預防之道。至少,要是不幸遇到渣男渣女,弄懂為什麼,就不會再為是否遠離而犯難了。
評論列表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