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後為新詩「算個賬」,過度西化是對自己的文化缺少信心

情感導師 576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怎樣才能親芳澤?

愛情故事大家都愛講愛聽。「梁山伯與祝英台」、「許仙與白素貞」、「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經典轟轟烈烈,相比之下,凡人的愛情可能要平淡許多。話說有一個害羞的男子愛戀某窈窕淑女,卻不知道怎樣才能親芳澤,以下是他的內心獨白:

我真羨慕她屋樑上的泥土啊,隔了一條河,卻有幸被銜到屋樑上,接近佳人了。隔壁院子裡的泉水,那就更走運,被挑來到她的杯子裡,這不已經靠近櫻桃小嘴了嗎?更有福氣的是那海外舶來的飾物,簡直就貼靠着淑女的心胸。泥土、泉水、飾物,距離不論多遠,越來越更為接近那可人兒;我呢,真要想辦法,要研究它們交通的歷史。唉,我只有渴望,只有艷羨;昨夜輾轉難眠,輕聲嘆息。今天遇到她時,她向我微笑,梨渦像兩朵花。我該送一束鮮花給她吧,但會收到什麼呢,或者根本不會有回應。一切都渺茫虛幻,是鏡花是水月?偶然的相遇,她的一顰一笑,我的小小作為,幾乎日日如是的,都值得記下來,讓將來好好回味。

追求愛情,郁達夫和徐志摩直截了當——用行動表達,或將激情轉化為濃郁的詩文。卞之琳則與他們不同,他把以上的愛情故事寫成含蓄淡靜的詩,就是這首《無題》(第四首):

百年後為新詩「算個賬」,過度西化是對自己的文化缺少信心

隔江泥銜到你樑上,隔院泉挑到你杯里,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昨夜付一片輕喟,今朝收兩朵微笑,付一枝鏡花,收一輪水月……我為你記下流水賬。

論新詩:妾身未明,面目模糊

從交通史、戀愛史轉到新詩史。1918年胡適等人在《新青年》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翌年胡適發表《談新詩》一文,有為新詩壯聲勢、定地位的用意。百年來,新詩的名篇佳作琳琅,上述卞之琳的詩就非常出色。然而許多論者認為新詩的句子參差、不講平仄、不押韻,因此不是詩;許多人說新詩讀來讀去讀不懂,因此不讀新詩。換言之,新詩是不是詩,「妾身未明」;新詩讓人讀不懂,「面目模糊」。

1992年,余光中(左)和卞之琳(右)在北京卞府的合影。

我個人一向批判地接受新詩、鑑賞新詩。說她「妾身未明」嗎?既然是「新」詩,自然和傳統的舊體詩有分別:她不講平仄押韻,或不怎麼講平仄押韻;她句子參差,但不會過度參差;然而,她和傳統的舊體詩一樣,有詩之為詩的情意和藝術。你還是不接受她嗎?把她當做精煉的散文來閱讀、來欣賞就好了。你看,卞之琳這首《無題》(第四首)的形象性多強、語句多精煉、層次多分明、詩意多含蓄;一讀二讀,有需要的話再加上文首的演繹,理解了,你就會覺得很有意味、很精彩,對不對?

至於說她「面目模糊」,這可是個大問題。寫新詩、評新詩的流沙河2019年11月23日辭世,這裡不妨來回顧一下他怎樣評論「讀不懂」的新詩。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四面八方的現代文藝湧入內地,流沙河關心海峽彼岸的詩歌,讀了台灣《當代十大詩人選集》的其中三家後,繼續閱讀,卻成了「苦讀」:「天喲,全是現代派!現代派中還有一兩家所謂的超現實主義派,竟比『現代』還要『現代』,真是要命!那一行行短短長長的句子如戰壕之密布,處處有文字的明碉暗堡,結構馬奇諾防線,叫我攻不進去,疑心自己低能。」換言之,他讀不懂。進而他批判道:「密斯脫×××詩作意思晦澀,形象零亂……××的詩,又傲又冷,孤絕之至,我不喜愛。」

文字如亂麻,言稱艾略特

我在香港比流沙河更早叫過苦,更早批判過:「台灣六十年代的新詩現代化運動,製造了大量艱深晦澀的文字,使讀者對新詩失去信心。這個運動的破壞多於建設……」我這樣「攻擊」新詩,引起一些人的無理「反擊」,細節暫且不說了。

在台灣詩壇,後來在大陸由「朦朧詩」開啟的另一個詩壇,讀者閱讀時「疑心自己低能」的分行書寫,不絕如縷;方塊字連綿糾纏如亂麻,一眾詩人紛紛以「橫的移植」的現代主義者自命。流沙河自認落伍,曾這樣嘲諷:「二三新秀詩友談鋒至銳,言必稱艾略特(T.S. Eliot),詩必引現代派,又愛用我從未聽過的新名詞……使我惶恐,暗自驚心……更有一二老秀詩兄,披紛其鬢髮,喇叭其褲腳,慷慨激昂……」慷慨激昂說些什麼?要引進舶來詩品,以促進國人「轉變詩風」云云。流沙河「黯然傷神,自認落伍」。

現代主義文藝起源於歐美,海峽兩岸的這些詩人,「披紛其鬢髮,喇叭其褲腳」,是向西方「取經」的「後學」。他們沾染了西方的朦朧晦澀以至悲觀虛無(流沙河說的「又傲又冷,孤絕之至」),嚴重者,當年一聽西方那位現代詩宗艾略特「打噴嚏」,東方的虔誠信徒馬上先行服用「感冒藥」。現代詩難懂,中華著名的LF、YM、YL等人(以漢語拼音首字母代表其名字),其書寫大多如此。有一次YL在研討會上發言既畢,我們交談。我點讚其發言,然後帶點無奈地說他的名詩《諾日朗》晦澀,我讀不懂;YL直率道:「我後來的詩更難懂啊!」

東詩效顰,缺文化自信

百年來中國一直在現代化,現代化應該有分寸,熱烈擁抱現代主義文藝的人,上面所說的那些現象,是過度西化了;醉心西化、過度西化的人,乃因為對中國的文化沒有信心,至少是信心不足。我國傳統的詩歌,有沒有三讀四讀不得其解的?我認為沒有。讀杜甫、李商隱的某些詩如《秋興八首》、《無題》,只要肯花時間細讀,兼讀相關註解,就能得其旨趣意味,就能欣賞其詩藝之美。讀LF、YM、YL等的多數書寫,我們——最少我個人——就沒有這樣的運氣、收穫和享受。

過度西化的東方人,對自己的文化缺少信心。西方現代主義文藝的始作俑者,除了大談文學應反映現代人的困難複雜、苦悶處境之外,有對自己專業缺少信心的因素。十九世紀以來,科學稱霸天下,人文學者對「相對論」等深奧理論鑽研不入,乃敬而畏之。反過來說,自己的業務,如寫詩寫小說,好些科學家卻常為之,而且受到好評;詩人、小說家豈不是很不專業很不精深嗎?於是,自卑感來了,接着以自大感來示強專業、來對抗自卑,所以把詩和小說也寫得深奧難懂,要等高級的學者來鑽研。西方詩人對自己的業務失去自信,乃有現代主義深奧難懂的詩;東方的詩人對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乃「東詩效顰西詩」,而有現代主義深奧難懂的詩。

王蒙在《中國玄機》一書中對比新詩和傳統詩,對新詩有所貶抑,指出新詩的五個「沒有」,其二是:「沒有(傳統詩)那樣深入人心,也沒有(傳統詩)那樣成熟的程式和格局。」他對新詩有顯著的微詞,其原因和我上面所述的「妾身未明」和「面目模糊」不盡相同,但頗有契合之處。百年來抗拒乃至討厭新詩的人有很多,「面目模糊」以至「面目可憎」的現代主義分行書寫尤其不受歡迎。

為百年新詩「算個賬」

理解詩歌藝術、用心閱讀新詩的人,會發覺百年來明朗而可讀、耐讀的佳作不勝枚舉,卞之琳、余光中等多有其知音。上面引述過的流沙河,其《鋸的哲學》、《故園九詠》等也是佳例。有人說我「下筆不離余光中」,對這位大詩人的名篇傑作,此處恕不舉例論述了。古代的李商隱詩才卓越,其《無題》可讀可解可賞;現代的卞之琳詩才卓越,而且有專業自信和中華文化自信,其《無題》也可讀可解可賞。文首講的愛情故事,正好說明卞之琳此詩精美含蓄,可解可賞。

「東詩效顰西詩」後「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可憎」的東西,困惑了、嚇跑了讀者,而且損壞新詩的名譽;一百年了,我們是否應該為新詩的得與失好好算個賬?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1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09 22:03:00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頭像
2024-02-27 20:02:0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08-31 15:08:47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06-17 08:06:07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