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寫出5000萬爆文的小編裸辭了|新媒體人的職場掙扎與突圍

情感導師 636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那些。

去年,日劇《大叔的愛》中這句台詞刷了屏。繼「佛系」、「禿了」之後,這屆90後又多了一個標籤——裸辭。今年6月,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90.4%的人上半年動過裸辭的念頭。從70後到95後,這個比例逐漸提高。

想歸想,行動的終究是少數。新媒體入行門檻不高,大多數人做了兩年,都會感到疲倦。做內容的,有的喪失了表達欲,有的已經對閱讀量麻木。做運營的,有的寧願出去單幹,也不願再打工。裸辭看起來瀟灑,但這些人面臨的,是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多久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交得起下季度的房租嗎?能否維持6個月以上的生活?躺家裡一個月,人會不會廢掉?動過裸辭念頭的人,都會默念上述問題。得不到肯定的答案,厭惡損失和風險的人們,大多會選擇維持現狀。

那個寫出5000萬爆文的小編裸辭了|新媒體人的職場掙扎與突圍

我們找了6個行動派。他們中有的已經找到目標,開始向下一站出發。有的成了資深裸辭專家,進可勸朋友別裸辭,退可安慰崩潰的前同事,但自己手上這盤棋還沒整明白。他們出生於90~95之間,裸辭時間從1個月到1年不等。

沒那麼多波瀾壯闊的故事,但從中你或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以下內容整理自採訪者自述。

楠瓜,山東,91年

對百萬閱讀已經麻木了

我是今年8月正式提的離職,但實際上6月就開始休假了——老闆慷慨地給了2個月帶薪病假。回來之後,我還是決定裸辭。因為我知道:我其實是討厭寫作的,我的下一站也不會是新媒體。

圈內很多人知道我,是因為2017年9月的一篇爆款。這篇圖文經過兩天傳播,閱讀量達到驚人的5000萬。老闆當即宣布,獎勵我一筆巨額獎金和一台最新款iPhone。自那之後,我迎來了自己新媒體事業的巔峰期。

鼎盛時期前,是一年的蟄伏。我2016年6月剛來公司時,曾因閱讀量差而焦慮痛苦,每晚回家都要哭一場。這種情況在2017年得到緩解,我開始寫閱讀量500萬的爆款。2018年3月,我又寫了一篇類似的文章,傳播不到12個小時,就已經有10萬點讚,不過後來被限流了。

我慢慢地陷入了一種「尖子生的焦慮」。身邊開始有人說「你就是運氣好」,我也恐懼自己寫不出來了。去年5月,我從台灣旅遊回來,還是覺得好焦慮,上班頭天晚上,我就坐在馬桶上哭——我真的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第二天,我翻出好久之前看到的一個視頻,寫了篇主題是「成年人世界的心酸」的文章。本來是二條,後來缺稿就放到了頭條,沒想到爆了,三千萬閱讀。後來,我又零星出了幾篇百萬閱讀的爆款,但內心再也掀不起一絲波瀾了。

以前我寫東西還很真誠,有特別想表達的東西。比如那篇5000萬閱讀的爆款,我當時邊寫邊流淚。到了今年,我每天看一樣的素材,甚至寫寵物等搞笑內容,都笑不起來了。一刷公眾號文章,就覺得哪哪都是套路,有些爆文我一看就知道,它就是抓了什麼點起來了。

就是感覺麻木了。再加上我當時身體出了點小問題,就萌生了裸辭的念頭。現在回想起來,我有點誤解三年前的招聘啟事,它描繪得很好,但我嚮往的其實是我筆下那些人的生活,而不是去寫他們的生活。

離職當天,我取關了95%的公眾號(當然不包括新榜)。我好幾個朋友都裸辭了,現在我們一有時間就會去海邊。以前做新媒體時,連夕陽都看不上,現在可以看日出。

前幾天,我剛去布藝批發市場,看布料。我喜歡貓,但找不到合適的貓窩,所以想自己開淘寶店,賣寵物用品。我負責文案這塊,家裡有親戚開了幾十年工廠,老公也是做淘寶天貓的。我還找了幾個朋友幫忙做設計。雖然現在沒有收入,但我相信未來一年,我會掙得比去年多。

可能有些盲目樂觀,但我從小就相信「吸引力法則」:只要你心裡一直想着一件事,並且為這件事付出行動,哪天你心馳嚮往的事,就會慢慢向你靠近。

小楊,北京,91年

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平凡」

2014年畢業後,我大概做過五份還算長的工作,每次都是裸辭。

我是新聞系科班出身,一開始在北京兩家媒體做記者,中間去了深圳騰訊做公關,去年回到北京,又陸續待了兩家媒體。

我從騰訊離職,並不是因為討厭這份工作。而是當我清楚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時,就很難去做一份成就感不大的工作。雖然公關也是在策劃內容,但要圍繞具體的產品,每天和運營、技術打交道,就不再是媒體人眼中的「創作」了。再加上我是在大公司,螺絲釘的感覺很嚴重。

所以後來我又選擇回北京當記者。這時我才深刻體會到,媒體行業有多衰落。我那時候經常說:「我們兩年前還不是這樣寫東西。」媒體的選題方向、生產方式越來越自媒體化,到處都是觀點和情緒,我們這些堅守傳統新聞主義的人,一下子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迷茫的我,先後換了兩家媒體,依然無法改變現狀。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一個月壓了四五篇稿子沒發。原因是大家覺得沒達到發稿標準,但其實誰也不知道標準是什麼。我再次陷入「不知道寫什麼」的焦慮中。

今年4月,我第五次裸辭了。辭職後頭兩個月,我忙着結婚、旅遊,生活相對充實。回來後正好有個機會,可以去某一線大廠做公關。HR已經發了口頭offer,我也動身去那個城市了。但後來突然HC縮減,談好的工作丟了。

7月,我回到山東老家,賦閒至今。剛回家的一個月,生活節奏還是亂了。徹底閒下來,就容易失去短期目標,徹底放縱。最誇張的時候,我曾抱着電腦,看了一整天綜藝。

生活的確有問題,但工作並非唯一的解決方案。我本身比較自律,當記者時就不拖稿。這兩個月,我已經回歸到田園詩式的生活:每天閱讀、寫作和鍛煉。

我嘗試用計劃取代目標:不要求一周更新幾篇公眾號,而是想到什麼就寫下來。運動不是為了減肥,而是享受每天打卡的成就感。

這段時間,我想得最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認識到自己的平凡。以前我總跳槽,其實有點自以為是和心高氣傲,總覺得自己能做成很多事情,只是當前的環境限制了我。但隨着年齡漸長,我發現不是這樣。能力的提升是有限度的,我不會從一個普通的小楊,突然變成一個特別牛X的小楊。

還有一點,我逐漸意識到,工作和興趣可以分開。我看了一本書,裡面提到「能力嫁接」一詞:出於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需要,我們潛意識裡會把整體分解成局部,將不同事物劃分類別。最典型的是我們的知識體系,被認為劃分成不同的學科。其實這些能力是互通的。

我的啟發就是,工作和興趣其實沒必要劃分那麼清楚,本質上公關(工作)和寫作(興趣)也是互通的。相比之前,這次裸辭6個月,我還有個心態變化是:不由自主開始反思之前做的事是否有意義,開始思考人生方向對不對。

我身邊的人都在25~30歲之間,我每次都勸別人不要裸辭,但最後人家還是裸辭了。而且原因跟我一樣,並不是因為不想做這個工作,而是處在一個奇怪的點上,就是要辭職,而且辭職後會迷失方向。

這時,我就會想起朋友的一篇文章。她說:27歲是成年人的第一道坎。過了27歲,如果還活着,就要學會面對生命的失意和無序。

我現在的目標,比半年前要清晰很多:至少明確自己不想做記者,也不想在北京待了。我陸續在看工作機會,其實沒有很順利,但心態好了很多——長遠地看,人這一輩子要工作幾十年,即便閒一兩年也沒什麼,更何況我只閒了幾個月。

淼哥,廣州,92年

「沒意義」這話本身就沒意義

我是跟着廣州的新媒體行業起來的。三份工作都是裸辭,但每次都有充分的理由。

畢業第一年,我在一家電商公司做新媒體。那時候,我抱着小白學習的心態,跟着厲害的團隊,也做出了一些成績。這家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內部發展空間有限。

一年後的2015年,正是新媒體最紅火的時候,根本不愁找工作。我覺得可以到外面看看機會了。接着就裸辭,跳到了一家文娛新媒體公司。

我剛去那家文娛媒體時,整個公司只有10個人,我是運營崗第一號員工。我經歷了公司兩輪融資,眼見着員工擴張到100多人。我開始參與一些重要環節的策劃,綜合能力飛速提升。

最有成就感的事,是團隊3個人,花了一周時間,聚集了全國7000人一起觀影。沒有具體的KPI,就是團隊向着一個目標,一起做成了一件事。但是公司發展太快,也容易出現問題。因為管理混亂,我兩年後再次選擇裸辭。

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個成立10年的科技媒體。我同樣工作了兩年,從一個執行者,變成一個管理者。離職前,我手下帶了好幾個小夥伴。95後的口頭禪是「沒意義」,其實這話非常空。你有沒有想過,什麼工作是有意義的?如果答不上來,我建議不要裸辭。

如果有了明確方向,可以先騎驢找馬。我這次之所以裸辭,是因為新媒體行業今年又有很多新變化,比如直播、短視頻爆發,可原來的公司轉型太慢了。我8月底提離職,中途拿了一些offer,但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去,所以目前是裸辭後空閒的狀態。

今年確實是行業寒冬。我之前待的公司,廣告業務越來越難做;有同事跳槽去大廠,發現HC都在減少。另外,新媒體行業趨於成熟,從業者能力普遍提升,公司更傾向於招有經驗的人。我挑選工作時,目標更明確,同時也更謹慎。

裸辭後這一個月,我經常睡到中午起床,但其實之前也是這種節奏。因為經常熬夜加班,生物鐘本來就是亂的,我已經習慣了這種不規律的生活。

我做的是運營增長,不是很在乎工作和愛好結合。嚴格說來,我只有興趣,沒有愛好……因為愛好到最後往往是燒錢。我幾年來經歷過電商、娛樂、科技三個行業,目前也沒有把自己框定在某個行業,可能以後會深耕吧。

我的擇業標準有兩個:一是業務方向是否值得我跟兩年,我希望跟公司和行業一起成長;二是看團隊配置,能否撐起這個業務,領導風格怎麼樣。

廣州的新媒體公司不算多,我這周會開始找人內推,定向投一些崗位。希望最好是大廠,因為一比較穩定,二可以補足經歷。

阿徐,上海,92年

體檢指標13項,5項是紅的

因為一份工作,我從上海跑到北京,9個月後又匆忙逃回上海。

我大學當了兩年兵,拿了上海戶口。2016年6月,上海迪士尼正式開園,我實習轉正,負責酒店用戶投訴。工作沒多久,我開始給二更食堂、十點讀書、有書等公眾號投稿,漸漸地副業收入超主業,還出了人生中第一本書。

2017年3月,我試着給北京一個新媒體投簡歷,外界或許對這家公司有些爭議,但我很喜歡創始人的文字,而且堅信入職後會得到系統的新媒體訓練。但是,人家沒招我。半年後,第二次嘗試成功。我當即提了辭職,收拾包袱準備去北京。

身在江蘇的父母不同意,但他們阻擋不了我的決心。

新公司有轉正答辯,頭三個月我壓力很大。報出來的題非常老,後面經過培訓,才慢慢好起來。除了寫作,我還嘗試寫活動策劃,綜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可7個月後,我就再次裸辭了。原因很簡單:北京不適合生活。

在北京的大半年,我身上什麼毛病都出來了。天氣太干,我每天要抹30遍唇膏,第一次知道有「唇炎」這種病。年底體檢,13項指標,我有5項是紅的。另外,在北京的9個月,我換了三次房子。沒有朋友、家人,碰到事了也找不到人幫忙。各種負面情緒湧上來,我不得不裸辭。

辭職後,我出去玩了一圈,6月回到上海。醫生說我根本不能塗唇膏,給我配了一種藥水,一年過去了,我現在還走哪帶哪兒。至今也不太能吃辣,一吃嘴唇周圍就發紅。調養身體那段時間,我特別怕死。每天強迫自己早睡早起、按時吃飯,感覺自己有點神經病了。

回上海要重新租房,不到半個月,我的錢就花完了。這時我不得不限制社交和消費,不自覺就把招聘軟件下回來了。那會兒我還失眠,深夜一兩點,還在刷招聘信息。剛裸辭時我完全不焦慮,想着我是從那麼有名的公司出來的,但後來轉念一想,我待了不到一年,其實也沒那麼大競爭力。

我花了很長時間改簡歷。中間短暫地去過一家公司,但待了不到一個月就走了。再後來,我去了上海另一個大號,待了一年多,直到今年9月再次裸辭。這並不突然,如果你搜我的微信聊天記錄,會發現「裸辭」這個詞出現了無數次。

我一年多來一直是純輸出狀態,感覺自己在內容方面有瓶頸了。而且新媒體行業單純寫文章,會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我想轉行,嘗試短視頻,或者公關等其他工作。可我又不想降薪,所以還挺難找的。

裸辭之後,我沒有立即找工作,而是申請了一個雲南志願者項目。一般下午的生活比較無聊,我會不由自主改下簡歷。9月底我從雲南回來,投了幾個崗位,現在還沒有回音。我十一也沒在家待多久,因為不能讓爸媽發現我又裸辭了。

其實現在我手上有一個offer,但跟之前工作類似,也不是大廠,所以我還沒決定去。不過,就多這麼一個offer,我的焦慮就會緩解很多,覺得我還是有市場的。再過3個月,如果還沒找到特別滿意的工作,我可能會降低標準,先工作再說。

饅頭,北京,93年

朋友問我:你是不想活了嗎?

粗略地算,我已經裸辭9個月了。

我2016年畢業,去了一家社會新聞媒體。那個工作時間很「鬼畜」,要凌晨4點起來做早間新聞。更要命的是,有時候會加班到1點多。後來我裸辭,去了一家娛樂公關公司,工作內容倒挺好,可是做了1個月項目黃了,我被動裸辭了。

畢業後,我一直啃老。整個2017年,我都在問家裡要錢。

我不會讓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里。有件事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我住東直門,想去三里屯一家公司。因為我面試成功率挺高的,就信心滿滿地去了,結果沒通過……我就很上火,越上火越喜歡玩遊戲,逃避現實。玩遊戲真的很快樂,不會很沮喪。

我今年1月裸辭,到現在都沒有工作,因為真的不合適。我其實去了蠻多公司看,但高不成低不就,蠻尷尬的。我不願將就,想着反正兜里還有錢,還可以挺一挺。但這個月真的要找工作了——錢快花光了。

上一份工作,我做了快兩年。在一家文娛新媒體,做公眾號。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視頻,我17年6月去的時候,剛開始搭建公眾號團隊。我從0粉絲開始運營,去了3個月就提前轉正,並且升職成主編。走的時候,公眾號已經有10萬粉絲。

我的第一篇推送,根本就不是文章,而是300字的文案。現在,我可以寫3000字朝上的文章了。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從60分到80分。但是現在,我不知道怎麼從80到100分了。

以前我寫稿,數據很差,但是被KOL轉發,就很有成就感。現在卻就有種,我見過好東西,但自己寫不出來的失落。有段時間,我特別想去人物、GQ這種傳統媒體。

這份工作非常純粹,大家就是為了工作聚在一起。那時我和同事一起住,每晚能趕上10點回去的公交就很開心,回去了還要聊工作。

身在創業公司,我的職位變動也很多。後期已經不單是負責公眾號了,還會寫視頻腳本,策劃活動。去年11月,有個項目做得太讓人崩潰了。很多事情不對,但是沒法解決,因為這是系統性的問題。

我開始失眠、耳鳴。那時剛好我奶奶病重,我周五請假回家,剛下飛機就進了醫院,做了個小手術。休息了一會兒,再去醫院看奶奶。這也就是一個周末,周一又得回去採訪。

離職前,我手上帶了四五個人,不停地做項目,但我的KPI還是公眾號。我總被扣工資,後來都不在乎了。

今年1月,我正式提了辭職。回家過年,玩了一陣子。接下來的4月和7月,我分別入職了兩家公司,一家兼職主編,一家視頻編導。但都做了一兩個月辭了,因為和老闆價值觀不符。你別以為我很草率,這兩家都是精挑細選的,只是沒有選好而已。

裸辭後,我會在家通宵打遊戲,第二天下午三四點起床。遠離人群的七八個月,我感覺和世界脫軌了。不是接收的信息少了,而是缺少那種氛圍。而且我休息了這麼久,並沒有感覺身體在變好。我不後悔日夜顛倒,但大家會問我:你真的不想活了嗎?

這很可怕。今天早上我7點就起來了,也沒有睡回籠覺,感覺一天變長了好多。

至於工作,以前我不想去平台,覺得海淀離家太遠,現在也可以考慮。希望年前無論如何,先找一個工作……但我感覺最後我可能還會挑挑揀揀,畢竟我也不是第一次失業回家了。

今年十一回家,我其實感觸蠻深的,真的感覺父母在老去。我本來說,年底要帶爸爸去泰國玩的,但是現在我沒錢了——我不希望他帶我去,而是我帶他去啊。

以前每次裸辭,我都會先瘋玩一個月。因為有很多朋友內推,每次都能拿到三四個offer。但不知道為什麼,今年不行了。

你說我要求太高?其實沒有,要麼給夠錢,要麼給成就感。

張斌,深圳,94年

情侶創業,女朋友比我堅定

我只裸辭了一次,但一次長達14個月。

畢業後,我在深圳一家創投孵化器,主要做被投項目的新媒體運營。我們組有24個人,其中運營有6人,前前後後打理過20多個公眾號。我們每人手上都有幾個固定的號,同時還會輪流運營大的服務號。

我們做過很多項目,曾經的風口少女王凱歆,有段時間成了我上司。不止是她,很多名人的新媒體營銷,都有我們一份功勞。

其實代運營並不好做,我們懂的行業還好,碰到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就抓瞎了。

比如老闆曾投資了一個中專,他讓我運營那個學校公眾號。但我不知道學校的背景,也不知道讀者關心什麼,對接人也不想管。後來,校長以「推送中出了個錯別字」為由,把賬號拿回去了。

也就是說,代運營的雙方都不想做,只有老闆想做。我們為什麼做,因為需要工資糊口,校長為什麼同意,因為想拿下一筆融資。一切都是圍繞老闆的需求來的。

我幹了一年多,去年8月裸辭。原因有二:一是公司目標不清晰,CEO不是定大方向,而是抓細枝末節;二是直屬領導沒主見,什麼都聽領導或者行業KOL的。另外,當時我女朋友在深圳做程序員,月入過萬,但沒什麼盼頭。我倆就商量着,出來單幹。

等女朋友離職的那兩三個月,我去面試了深圳十幾個新媒體公司。不是奔着拿offer去的,而是想看一下市場,一是了解成功公司長啥樣,二是看他們怎麼評價我。

今年1月,我成立了公司。主要幫企業對接校園活動,幫社團拉贊助。其實公司至今只有我們兩個人,但這一年,我們的業務從深圳做到武漢、長沙。我們以8個粉絲的公眾號為基點,辦過千人活動,最高一天漲粉1.5萬。有半個月,我們一天淨賺一萬,都是門票錢。

但是最近三個月,我們總共只賺了1萬。收入太不穩定,而且比以前焦慮多了。有次活動被迫取消,我們連續退票三天,第一次知道微信每天只能轉賬200次,支付寶也有限制。我們四個賬戶同時操作,還被一堆人罵「騙子」。女朋友受不了,當時就哭了。

情侶創業就這點不好。其實女朋友比我優秀,她還在公司時聽說,有個工作10年的同事,月入才1萬6,就覺得怎麼也要自己當老闆。她的創業決心比我堅定,就是容易心態崩潰。碰到事了,我還要想着怎麼安慰她。

創業這一年,我們輾轉幾座城市,啥社保都沒有交,就是想把事做好。雖然壓力倍增,但我接觸了很多層次比我高得多的人。不管怎麼說,我覺得都比上班好。

我不是鼓勵裸辭,但如果是畢業兩年內的人,我建議想到了就去做,年輕人最有的就是時間了。你瞻前顧後的那點考慮,其實很膚淺。

新媒體不像產品和技術,學習成本低,不需要平台,自己聽課+實操,就能做出點什麼。環境再差,還不至於影響到基層新媒體人。拿着這個去求職,總會有工作的。但我不建議裸辭去接外稿,因為沒有品牌,本質上還是用時間換金錢,和工作沒區別。

我在這裡給別人建議,但其實我現在是最難熬的時候。已經創業1年了,我都不知道目標在哪,收入也不穩定。我們想過很多東西,但現實和理想有很大區別。如果接下來一段時間還是虧損,我可能又要出去工作了。其實最近,我就在考慮出去面試,想再看看市場行情。

生活不是電影。這六個人中,沒有一人是跟老闆大吵一架,憤而離職。

不管他們是否深思熟慮,此後的經歷都證明,他們至少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待過知名公司,或有拿得出手的案例;二是攢下了幾個月的生活費;三是確認自己不想要什麼。

做到以上三點,至少裸辭後兩個月,都不會很焦慮。但快樂總有保質期。時間長短,取決於你有多少夢想,以及有多自律。有夢想但不自律的人比較慘,沒夢想卻自律的人怎麼都很開心。總之,當生活節奏陡然變慢,你得自洽。

除開極端情況,對於有一點點夢想,一點點自律的多數人而言,確認「不要什麼」遠遠不夠。確認「想要什麼」,才能真正緩解焦慮。這是最不容易的,每個人deadline不同。有多寬鬆,可能就要看你錢包有多鼓了。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27 07:03:15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頭像
2023-09-22 21:09:29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09-20 09:09:09

求助

頭像
2023-07-25 01:07:39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