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少女漂流記:樂華騰訊神仙打架,是邪不壓正還是一齣好戲?

情感導師 837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土創」開始之前,Sunnee(楊芸晴)曾找朋友幫自己算了「塔羅牌」,「中途我會遇到很多波折和不開心,但最後是一張正位的『太陽』。」

火箭少女漂流記:樂華騰訊神仙打架,是邪不壓正還是一齣好戲?

正位的「太陽」在塔羅牌中,預示着榮耀加身和前途無量。

有趣的是,「火箭少女101」的命運似乎也和Sunnee測出的牌陣相似。

公演

總決賽結束的第二天,剛剛走上「花路」的11個姑娘就接受了成團後的第一次「大考」——湖南衛視畢業歌會。

為了應付媒體採訪和慶功宴一夜沒合眼的姑娘們,匆忙收拾行李就飛到長沙開始排練,當天晚上,她們首次在上星衛視為全國觀眾表演了「抖音神曲串燒+《Rocket Girl》」。

與比賽中氣場全開的舞台相比,這場只有不足10小時準備時間的「首秀」,並沒有滿足大家對「中國第一女團」的期待值。

楊超越說,那天大家好像都不在狀態,紫寧和Sunnee身體本來就有問題,「我晚上沒睡,第二天早上趕過去的時候緩不過來,坐在機場感覺自己快要掛掉了。」

有豐富舞台經驗的孟美岐也感覺「腦子發懵,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這樣的「不在狀態」持續到了下一場公演。

7月6日的《跑男嘉年華》中,時間只夠走一次台的女孩們再次以「半開麥」的方式表演了《創造101》主題曲。

沒有新意的舞台加上造型問題,11個姑娘當晚就以不同形式的負面關鍵詞「躺着」上了熱搜。

穿插在兩次公演之間的,還有吳宣儀身份證被扒事件、賴美雲看醫生被狗仔跟拍等負面新聞。

同時,原生公司與新公司在「共享經紀」層面的問題逐漸暴露,「割裂還是並行」的爭端一直懸而未決,暗流開始漸漸涌動。

危機感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底層邏輯,出道之後尚未完成一次精彩公演的少女們之所以會陷入第一次的「解散疑雲」,其根源在於一種「危機感」。

火箭少女首秀之後被網友吐槽

11個女孩中,年紀最大的是91年的Yamy,年紀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的段奧娟。

對年齡充滿焦慮的Yamy是固然團隊裡公認最自律的女孩。

也因為她的責任感被推選為隊長

但最小的段奧娟同樣曾經很不安:

「我覺得我挺幸運的,但感覺把握不住機會。」

摩羯座的她有渾然天成的好音色,但技巧和節奏有天然短板,成團後的「時刻輸出」狀態讓她很緊張。

95年出生的吳宣儀曾經在另一檔節目中因為「我已經23歲」落淚,96年的Sunnee更是討厭「你還小,慢慢來」這句話:

「這句話我從15歲開始聽到22歲,7年了我才出來,才有更多人認識我。如果我還不努力尋找(機會),還是天天廢着等着,這個時間就白費了。」

她們的焦慮不是沒有道理,貴圈女藝人花期實在太短,尤其是「愛豆」出身的女孩,需要一段多出來的時間把「愛豆」身份轉換成「藝人」。

因為在貴圈有一條天然的鄙視鏈,一夜爆紅起來的流量愛豆因為作品的缺失往往處於「咖位」的最下端。

時間,總是拿着一把四十米大刀,在女孩們身後追趕。

「所以,我不想浪費每一次的機會。」楊芸晴如是說。

誰都不想浪費機會。

尤其在「兩年限定」這種標籤之下,在個人發展與團體奮鬥、原生公司與新公司之間迷惘和掙扎的姑娘們,危機感日漸深重。

「小七」賴美雲就是如此,一直被傳「去看心理醫生」的她親口對我說,節目開始前,自己就去做過正常的心理諮詢。

小七16歲開始做練習生,「本我」很內向,而這個繁華的行業又有太多東西容易在她內心深處起衝突,她習慣性給自己加碼壓力:

「我會覺得她們(隊友)太優秀了,跟她們在一起壓力山大,巨大……她們唱得又好,跳得又好,長得又好看,又高。」

這個笑起來沒心沒肺的姑娘,內心一直有着習慣性的焦慮和衝突。

暗流,在壓力的臨界點迸發。

7月8日,「火箭少女解散」、「美宣被樂華帶走」等傳聞迅速在網上炸裂……

第一次爆發,是原定於7月11日在水立方舉行的成團發布會宣布取消。

四天以後,除了李紫婷「因簽證問題」缺席,火箭少女再次同框,風波似乎悄然平息,雜誌拍攝、新歌錄製也陸續開始。

一首《卡路里》讓更多沒有關注過《創造101》的人認識了這11個姑娘。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軌。

然而過了僅僅不到一個月,定於8月18日舉行的火箭少女101首張音樂專輯發布會,又有了「被取消」的傳聞。

這一次,官方回復很及時,蓋章發布會會如期進行。

但與此並行的,還有原生公司與新公司集中爆發的矛盾。樂華娛樂聯合麥銳娛樂,宣布要「提前終止合作」。

周天娛樂隨後做出「反擊」聲明,表示他們現在擁有火箭少女101成員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獨家經紀權,如果樂華和麥銳提前終止合作,會是「沒有契約精神」的表現。

也就是說,如果「獨家經紀權」說法為真,合同里又沒有「單方解約條款」,那麼,美宣和紫寧很有可能在未來兩年中,失去大部分出席公開活動的資格。

如果騰訊以此提起訴訟,時間可能會更久。

光是這兩條消息,就足夠在輿論界炸開鍋。

在我們疑惑事情還會不會有反轉的時候,今天上午,一條「只選秀不簽約」的詭異消息再次登上熱搜榜。

有人解釋稱,「樂華將聯合麥銳等公司成立聯盟,以經紀公司之力與平台爭取話語權,核心訴求是今後『只選秀不簽約』。」

準確來說,「美岐、宣儀、紫寧退出火箭少女」到現在還未成定局,三方公司都在協商階段。只是因陷入公司間爭鬥的少女們,無疑已經再次被消耗且受到輿論傷害的暴擊。

這一次,「太陽牌」的啟示還會靈嗎?

第二章 選秀,定律與玄學

其實,火箭少女現階段的迷惘和危機,當年的李宇春、周筆暢和張靚穎也經歷過,只多不少。

我一直覺得,在中國做節目要想紅成現象級,只有一種模式最容易成功,那就是選秀。

但是爆款選秀中爆紅的選手要想續航,這就是一門玄學。

一個魔咒:出道即巔峰

選秀兩個字如今用不得,各大平台做了一批小馬甲如「師徒戰隊」、「pick」、「battle」等,就如「冠軍」的小名又叫「C位」一樣。

而考量一個選秀節目爆紅與否的標準,不是看分分鐘注水到飛起的大數據,而是看它扎紮實實捧紅了多少個人——這種「紅」不止是傳統意義上的粉絲數和流量,還得包括選手的話題性和「出圈」能力。

按這個標準看來,05超女、兩屆《加油好男兒》、07快男和第一屆《中國好聲音》應該算是我國選秀史上的四座大山。

奪冠當年,李宇春就以「現象級偶像」的身份登上了時代周刊

當然,無論出圈與否,節目帶來的流量保鮮期只有三個月,大多數選秀明星都在這三個月中享受到了人生中最接近「紅」的時刻,此後的路,全是下坡——

這就是我國選秀的經典定律之一:出道即巔峰。

第一屆《中國好聲音》就是「速紅速糊」的範本。

當年吳莫愁、金池的vocal能力震懾全場,徐海星、鄭虹等人賣慘一流。花美男劉籽辰迷妹眾多,甚至連沒有獲得轉身的選手雲傑(演唱《鴻雁》)都收到眾多商演邀約。

但音樂選秀的局限性也在於此,過於看重業務能力和「故事」,勢必會忽略選手的顏值。而沒有顏值的選手面對國內音樂圈舉目皆糊的現狀,加上經紀公司「大鍋飯」式的騷操作,導致很多借東風紅起來的選手續航能力極弱。

比如,當年賣慘賣到飛起的徐海星,還有多少人在關注?

再來看「土創」,11強中有三個大流量、三個中小流量,身負各種人文、社會標籤的楊超越同學無疑是「出圈小能手」,再加上一個「無冕之王」王菊,算是勉強完成「現象級」任務。

只是節目組講故事能力欠奉,忽略了主流價值觀認可的孟美岐、吳宣儀等人身上的「故事線」,造成一種「前11強大部分選手只有流量沒有故事,甚至有人流量都沒有」的尷尬局面。

說得更直白一點,雖然孟美岐、吳宣儀在遊戲規則之下更符合大部分創始人的審美,但這個節目真正做出來的「人」,只有王菊和楊超越。

因為她們兩個有故事,有人設,毀譽參半,名氣溢出了秀粉圈乃至娛樂圈。

零和博弈:合約撕X

不想「出道即巔峰」,演藝圈很多前輩為此做過苦苦掙扎。

初代選秀er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梅艷芳、鄭秀文、張惠妹……都是從選秀節目出道的巨星。他們贏得了名次之後,唱片公司對他們的形象、歌路都進行了全方位打造,梅艷芳就是精準挑選了形象、歌路才出了第一張專輯。

參加五燈獎的張惠妹

而且,第一張專輯不一定能出圈,他們需要不停精進專業技能和累積良性資源。

就如林憶蓮,出道之後開了數百場小型音樂會,還拜杜麗莎、曾路得等人做老師,日積月累練成鐵肺歌后。

然而,在如今的市場邏輯下,選秀基本是「鐵打的比賽,流水的選手」,藝人往往因為後續經營的不給力「出道即巔峰」,存活率相當低。

這種惡性循環也就令藝人和所在經紀公司的矛盾不斷激化。

藝人通過選秀走紅後,一紙合約通常成了「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

2004年《我型我秀》總冠軍張杰,在和原公司簽訂6年合約之後,出了兩張專輯,但後期嚴重缺乏宣傳,為了事業發展不得不和老東家「分手」。

2005《超級女聲》亞軍周筆暢,因為公司規劃和個人意願不相符而選擇解約。

《魯豫有約》中周筆暢坦言自己那段時間過得很不好,她甚至一度以為要放棄唱歌了

05超女也開闢了選秀明星解約事件的先河。

當年風頭正勁的華誼音樂在簽下張靚穎之後,先後說動李宇春、何潔與原公司解約,天娛那時的老總王鵬用盡各種方法挽留無果,本打算心一橫,「全放出去,第二年再選。」

結果天無絕天娛之路,一個「白武士」半路殺出,跟李宇春一語指出「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並指導她和何潔如何理性地去跟公司談合約。

最終,李宇春成功留在天娛,開啟了「皇后與夢想」的時代。

05超女之後,「解約」也成為很多選秀明星繞不開的一個坎。

2007年《快樂男聲》冠軍陳楚生,成名後不久便因為和經紀公司之間的矛盾萌生了解約的想法,矛盾一直持續到2008年12月底。

於是,陳楚生單方面缺席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與原公司正式開撕,原公司也提出高額賠償要求,這場「解約風波」一直持續了四年有餘。

來源:新聞晨報

陳楚生事件也開啟了「花式解約」的先河。

此後想挖選秀藝人的公司使出各種「挖牆腳」大法,比如有的人趁藝人回家過年,飛赴藝人老家搶人,由於很多公司願意砸錢為人氣高企的選秀藝人付違約金,所以挖牆腳成功率相當高。

今年年初剛剛通過選秀出道的練習生蔡徐坤,也在偶練不久後因為前公司的「霸王條款」而決定解約。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之後,蔡徐坤成功組建了自己的團隊,有了靠譜的商務資源,短短几個月已身價飆升。

但這些鬧解約的藝人,至少還能在娛樂圈生存遊戲中留下來。

現實中更普遍的情況還是——蹉跎了青春卻一無所獲。

2005年超女第八名的易慧是比賽後第一個和天娛解約的選手。當年天娛簽下的新人太多,易慧屬於「可有可無」的那一類,她自己也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

比賽結束後,易慧父親發過去一個解約傳真,沒有太多的麻煩流程,天娛就答應了解約。

首屆超女的第一張專輯《超級女聲 終極PK》裡,就沒有易慧的名字了

當然,她解約的另一個原因是很相信當時的評委黑楠。

黑楠是當時北京歡某網格公司的執行總裁,另一位選擇簽約黑楠的超女就是葉一茜。

她們本以為簽約黑楠就很快能擁有自己的專輯,還會有專門的音樂人為她們策劃,成為歌手。

但是她們的期待很快被現實打碎,2006年,葉一茜出了專輯,黑楠承諾很快輪到易慧。

等待的結果是,她們的工資被拖欠,還被公司帶着到處走穴,出了專輯的葉一茜,也沒有什麼宣傳資源;再後來,易慧的經紀人跑了,黑楠也失聯了,整個公司人去樓空。

最後易慧只能單方面向公司提出解約和起訴,想要回演出款,結果收集證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很多演出都沒有合同;到最後她勝訴了,欠款也沒能立即追回。

而她最好的熱度、青春,都在各種訴訟糾紛中消耗掉了,沒有代表作,漸漸被人遺忘,到後來她還得以選手的身份去參加選秀節目,和素人選手拼名次。

如今易慧的微博認證里還有超女標籤

易慧的故事,幾乎每個選秀節目都有選手在上演。

吳青峰在《明日之子》說:「我很怕選手眼裡暗下來的光。」可比早早淘汰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通過努力得到了認可,以為很快能擁抱夢想,但現實的打擊讓他們整個人都失去了光。

殘酷的101女團淘汰賽里,也有選手眼裡的光暗了下來。

而被pick成團出道的少女們也有人面對着合約的羅生門,她們的未來會怎樣呢?

來自神秘力量的反殺

選秀節目培養出的藝人未來成謎,但顯然這種迅速囤積人氣,不斷出現現象級事件的節目類型,卻早已經被總局的小眼睛關注到。

這種來自總局的神秘力量其實早在超女快男爆紅後,就無數次以「禁令」的形式出現在選秀的歷史中。

從最初的「要求參賽選手必須年滿18周歲」到「限制播出時間」再到「限制播出平台」……上星衛視的綜藝選秀之路幾乎被鎖死。

2006年3月,規定跨省賽事參賽選手年齡必須年滿18歲。

2007年4月,批准「快樂男聲」舉辦後要求其設計一些公益性內容,參賽曲目要積極健康,弘揚主旋律。

2009年,批准「快樂女聲」舉辦後要求其海選到總決賽播出時間最多控制在兩個半月內,取消短信投票,直播不得超過十次,每次不得超過90分鐘,必須在10點30分後直播。

2011年10月,規定對節目形態雷同、數量泛濫的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等七類型節目實行播出總量和播出時間的控制。

2015年7月,要求電視台指導督促相關播出機構研究改進提高真人秀節目,對經手上報備案的真人秀節目要嚴格把關。

2016年5月,明令禁止未滿18歲少年參加選秀比賽。

……

為了求生,誕生於網絡平台的《創造101》打出「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的正能量口號,參加比賽的101個姑娘每個人的故事也都儘可能地積極向上。

但節目的熱度、話題選手引出的輿論方向,以及battle賽制引發的粉絲狂熱行為依舊引起了神秘力量的關注。

他們似乎也在擔心現在的小朋友會只看到熒幕里選手的光鮮,怕更多孩子會為了「走花路」而放棄正統學業。

於是就在不久之前的7月10日,廣電再次發布了《關於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專門針對的,就是現在大火的「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

對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組織專家從主題立意、價值導向、思想內涵、環節設置等方面進行嚴格評估……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享樂、急功近利等錯誤傾向……

來自「神秘力量」的反殺,再次在最新的選秀時代上演。

這實在難以避免,因為選秀確實是很容易爆紅成為現象級的「全民話題」。這種類似於「墨菲定律」的反殺,也是選秀節目發展最大的阻力。

一些原本向有演藝細胞的孩子打開的大門,隨時會關閉。很多練習生苦練多年,也許會因為一紙禁令而全盤白費,最後只能歸於平凡。

相比起來,成團的火箭少女是幸運的。因為她們趕在限娛令的風口前,走上了花路。

第三章 新的矛盾

馬延琨是《創造101》的總製片人,也是企鵝影視的高級副總裁。

去年12月的一個文娛產業峰會上,她談起了騰訊未來在綜藝上的期望:一方面打造IP,一方面打造偶像。IP成就偶像,偶像反哺IP,一門生生不息的好生意。

鵝廠的野心

她的出發點很樸實。明星稀缺,所以包括綜藝在內的很多產品,大把成本花到了明星身上。為了不讓整個產業後繼無力,造星是必須的。

以上的發言也可以代表鵝廠的野心:用綜藝打造隸屬於「練習生工業體系」的「低成本高流量」型偶像藝人,再用這些藝人來反哺自家的綜藝IP。

這是一個美好的設想,於是他們選擇了最能代表韓國練習生文化的《Produce 101》。

然而與此前眾多選秀比賽不同的是,以往的選秀選手需要「素人」身份才能保證最終晉級,「超女」就曾被電視台和天娛視為「國家財產」將前數十強全部簽下——

而《創造101》的選手,全數來自各練習生經紀公司。

顯然,鵝廠想在「左手造星,右手IP」的同時,開創國內「共享經紀」的新時代。

事實證明,所有帶有「共享」二字的概念在契約精神普遍缺失的我國確實是一個——烏托邦。

底層邏輯

鵝廠的願景是美好的。

火箭少女剛成團的時候,就沒曾停下過通告。出道首秀是芒果的《快樂中國畢業歌會》,後來參加了浙江衛視的《奔跑嘉年華》,以最快速度出了自己的團綜。

接到的廣告也都是有相當「群眾基礎」的品牌。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事物的發展取決於它的底層邏輯。

中韓文化有差異,兩版《101》運行的底層邏輯也並非完全一致。

原版節目的底層邏輯是韓國特色的「全民練習生文化」,所有的練習生成色相近,知名度差別很小,她們接受的是同樣的訓練,以同樣的標準被審視。

在韓國的練習生文化里,「出道」意味着訓練成果的終極大考。

聚集了各大公司已出道/未出道練習生的《Produce 101》,算是優質練習生們的一次大考,相當於從大學生里挑選研究生。

所以韓國媒體會不理解,為什麼已經出道兩年的美岐和宣儀還要參加《創造101》。

韓國媒體對此的評論

韓國媒體的評論有靠譜的地方,因為就底層邏輯而言,中國並不存在什麼「練習生文化」。

吳宣儀和孟美岐在比賽開始初期,就是節目組壓在手裡的兩張王牌。在諸如3unshine之類的「小學生」之中,宣儀和美岐是當之無愧的「研究生」。

「大學生里挑研究生」vs「小學生里挑研究生」。

前者節目對選手有着決定性作用,後者優質選手會對節目起一定製約,所以也有同行曾報道過,為了爭取樂華送美宣出戰,鵝廠在合約方面確實對樂華做出了一些讓步。

這樣的羅生門也就為後來的糾紛埋下了種子。

解體

樂華娛樂CEO杜華把《創造101》當成一個增加自家藝人曝光度的大型節目。

除了練習生的「黃埔軍校」樂華娛樂,《創造101》還接觸了其他的400多個團體,最終挑選了101名練習生,揚言要定義中國風格新女團。

這樣的立意很好,但落到節目裡,就難免淪為一場規則和邏輯紊亂的比賽。

首先是因為姑娘之間成色、水平差別實在太大。她們沒有成熟的偶像經歷,卻也不是白紙一張,很多人都從過往幾年的掙扎求生里闖了出來,帶了一身濃郁的底色。

Sunnee在可米呆了五年,從鬥志昂揚地獨自離家闖蕩到心氣一點點被磨平,她來到《創造101》之前根本不敢給自己再定目標。她告訴E姐,「走一步算一步,參加這個節目能讓我長個20萬粉我就開心了」

來《創造101》之前,公司為了挽留兩次想解約的Sunnee,安排她拍了《終極一班5》。那一部戲她賺了八萬塊,這是她五年以來最大的一筆收入。

段奧娟更像五年前懵懂的Sunnee。

她也是一個人求學,因為喜歡唱歌,所以成了X音上的紅人,之後就來了《創造101》。她不愛爭搶,因為「怕麻煩」。

但也因為一路走得幸運,所以無需放棄自己的佛系。

在其他少女沒有什麼水花的時候,段奧娟已經有了自己的單曲

組過女團的也不少,但和成熟工業流水線產出的「宇宙少女」相差甚遠。

賴美雲之前過着「什麼通告都接」的日子,有工作就開心。直到走紅後以前參加的節目被翻了出來才後知後覺,「之前好像是有點慘。」

練習生中的很多人,都不是非當偶像不可。《創造101》是這些少女從伴舞、主播、show girl、小演員、小歌手這些身份中自救的一次再就業機會。當她們來到《創造101》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會從這顆金蛋中砸出怎樣的未來。

其次是水土不服。101的模式嫁接到國內,相當於是把出道藝人和原公司,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對立面。

被挑選出來的101個女孩子,感覺像是原公司的血包。她們用在節目上拼出來的人氣給自己的公司上色。所以她們的原生公司相比長遠發展,更相信眼下的熱度。

王菊解約後接受採訪時也說,比賽的時候其實「完全靠自己」

已經出道的火箭少女也不例外。如果按出道名次來分配鏡頭和排位,團里不少人現在都只能成為熱門成員的背景板,合約到期之後,很可能浪費了兩年青春。

而就算是已經出道的11個女生,原生公司和新公司之間的合約,也存在最有爭議的矛盾點,「並行」。

像NinePercent一樣,三位樂華旗下的藝人簽約屬於愛奇藝的團隊後,也經歷過「退團風波」,最後兩家各退一步,三個男生仍然是同屬兩個團體,兼顧兩邊的活動。

而並行的同時也無法避免很多問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資源的分配和通告重疊。

哪邊退步都感覺受到天大的委屈。

所以說到底,對節目組和相關公司來講,《創造101》作為一檔烈火烹油的綜藝通告的意義,遠大於作為破釜沉舟的練習生生死戰的意義。

加上國內契約精神普遍缺失,在爆紅的幾個藝人違約所產生的千萬罰金和可能會帶來的上億利潤面前,很多公司都會選擇付錢解約、帶走藝人。

想做廠牌的平台、想走花路的選手、想賺快錢的經紀公司……這些人帶着各自的底色、欲望組成了火箭少女101。

他們很難把自己調成一個和諧的色調。因為對未來的期望,大家都不一樣。

對於藝人而言,作為出道過的成熟愛豆,孟美岐對火箭少女101的未來,曾經樂觀地抱着期望,「下一次我們再好好表現」。

她自己的長線目標是成為新一代的唱跳天后。

Sunnee到現在也很難說清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音樂風格,「只要自己能唱的,我都會喜歡」。

傅菁、徐夢潔除了享受舞台,也很想試試演戲和綜藝。

反而是楊超越,雖然大家都覺得她有綜藝潛力,她自己卻覺得,「我現在已經是女團了,那就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這也是姑娘們面臨的困境:

節目捧紅的其實只是高位出道者,少女們帶着不同的底色和熱望成團,業務能力也並非在同一個基準,它的複雜性暫時無法套用此前選秀的邏輯去破局,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探索出與其他國產女團不一樣的前路。

所以,矛盾最終爆發,公司的博弈之下,有人可能會離開,有人則留了下來。

這是一種必然,底層邏輯謬誤和契約精神缺失決定了一切。

E姐結語

還有一周就是少女們的成團之夜,然而一起出道的小姐妹,如今只剩下8隻。

與此同時,樂華和麥銳等公司正在發起「偶像產業聯盟」,試圖形成新的力量,與平台爭奪在愛豆市場上的話語權;騰訊則暫未有新的明面動作。

吳宣儀孟美岐王一博等樂華藝人亦在悄悄喜提熱搜,一點開詞條,大多數為負面。

一代偉人沃茲基說過,在市場經濟的邏輯下,一切意義上的撕逼只可能是經濟行為。

我理解樂華、麥銳等公司,從零開始培養一個練習生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和財力,優質藝人不是大風颳來的,是藝人本身的品質和經紀公司用錢砸出來的。

國內的愛豆經紀公司向來難做,藝人是貴圈吸金鍊的最上面一環,但愛豆的培養周期長、熱度難起也難維持,一旦走紅,毀約概率極大。

剛剛走上花路,人氣高企、有極大變現潛力,同時又對娛樂圈生態鏈懵懂無知的「小萌新」吳宣儀、孟美岐、張紫寧,無疑是經紀公司最好的培養對象——

尤其是對於上市在即的樂華而言,美宣代表着資本市場喜歡的一段故事,也象徵着一袋熱錢。

當然,我也理解騰訊爸爸。

砸了六個億的鵝爸爸,其實並不在意誰走誰留,它在意的是「101」這塊金漆廠牌。因為這不僅意味着招商,更意味着一個部門的榮光,一種「企鵝製造」的概念,和一個「made by 鵝廠」的全民文化現象。

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讓騰訊人振奮了一個夏天的「創造101」,勢必不能就這樣倒下。

所以,我的結論是:種種羅生門和利益訴求的交織註定了樂華、麥銳與騰訊的對峙將是持久而隱性的,但明面上我們註定會看到一出出連台好戲。

只是出於私人感情,我不願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行業變革的流血犧牲品。

這會是所有真情實感搞創的人遭受到的報應。

上一篇:槓精101年度總選:期待一場盛宴,裡面有張黎於正馮小剛姜文

拓展閱讀:

港圈復古女團大混戰,誰是你心中的C位女神?

港台女團那麼多,為什麼只有Twins、S.H.E成天團?

女團的世界:大概女生更懂得主動出擊的意義

微信公眾號改版之後,很多小夥伴說容易找不到我們。按下方提示給我們加顆小星星,就能快速找到我們了喔~閨蜜們不要迷路,比心

-今天頭條の主筆-

搞創瘦了十斤的E姐,很會分析的小燃,路過的油梨

美編:樹懶

E姐復更以後,還有很多失散的小夥伴沒有找到這裡,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各位隨手轉發,讓更多失聯的小夥伴看到我們,謝謝大家,明天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1-28 01:11:57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3-11-26 20:11:5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07-06 06:07:06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05-30 12:05:5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