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原生家庭的傷痛、有毒父母的控制,心理學家3步教你自己治癒

情感導師 828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

原生家庭的話題這幾年一直盛行,最近匯聚周迅、惠英紅和趙雅芝三大女神的熱播劇《不完美的她》,其中有一個畸形的例子,講述的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穆蓮生,長期被沉迷遊戲的母親男朋友尚武虐待。

每個我們看着異常懂事的小孩,他肯定是經歷過同齡人不可能經歷的事情。

《不完美的她》劇中的穆蓮生只有7歲,在她還沒出生前,她的父親突然患上白血病不到三個月就去世了。她的媽媽穆靜為了養活她拼命的打了幾份工,但是對於穆靜來說最大的痛苦並不是工作的辛勞,而是別人對於她作為單親媽媽的異樣目光。

逃離原生家庭的傷痛、有毒父母的控制,心理學家3步教你自己治癒

所以當穆靜遇到不嫌棄她帶着小女兒並且願意跟她在一起的尚武,就像拿到救命稻草一樣。

穆靜甚至任由尚武各種拿小蓮生來娛樂玩耍。

小蓮生似乎很懂母親的艱辛,她盡力地配合着讓尚武以虐待她為樂趣。

當尚武打瞄準遊戲的時候,她被要求站在屏幕前假裝被擊中、倒下,只要倒下的姿勢和方向不符合尚武射擊的方位或者尚武不滿意,她就得站起重來。

除此之外,尚武還經常把穆蓮生綁起來裝在箱子裡,讓她生母去猜藏在哪個箱子了,還威脅猜不中就要傷害她。

後面還有很多變本加厲的行為,小女孩都被傷害得身心俱損了。但是只要穆蓮生的生母穆靜稍微乞求或者阻止尚武的行為,尚武就用冷暴力回應,她的生母穆靜為了不被尚武拋棄,只能假裝對女兒的受虐視而不見。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受到父母精神和身體虐待的家庭悲劇。

但對於小孩的成長來說,這種父母給他們更多的傷害還是心靈上的,甚至會伴隨終身。

小時候還沒有聽過原生家庭這個詞的時候,總是很多跟父母的矛盾久久不能釋懷,甚至長大以後還脫離不了父母的「魔掌」。

現在通過讀書看電視等認知分析,開始慢慢了解原生家庭不僅影響着我們的童年生活、直接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形成,而且還影響到我們成年以後的婚戀心理。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作家蘇珊.福沃德把她多年來為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諮詢案例編寫成書,這本初版譯作《有毒父母》的名著,已經暢銷全球十多年了。

後來再版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一直很喜歡蘇珊老師的書,在這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裡,她通過工作中接觸大量真實素材,分析了各類「有毒父母」的所作所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傷害了子女並持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

而且重點是,作者並沒有想控訴這樣的父母,她只是希望通過傳授具體的對策,讓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01|父母最常用的手段是操控子女,子女成年以後也不例外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性格的缺陷》

由於文化習慣,國內不少朋友成年以後只要還沒成家,一般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很多朋友卻發現只要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即使不住在一起,只要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父母還是會想方設法插手我們的正常生活。

「為什麼不能讓我過自己的生活?」這是很多成年子女的控訴。

作為成年子女,我們時常有這樣跟父母對峙的場景:

「為什麼你要這樣做?為什麼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什麼你就不能把我當成大人來對待呢?我跟誰結婚又和你有什麼關係?你什麼時候能放手?為什麼每次我自己做出決定,你都會覺得我是在跟你作對呢?」

以前我也不懂為什麼母親總是捨不得放手,並且她還會說:「等你當了媽媽就會懂我了。」

但蘇珊老師把這類操控型母親的心態總結了一下,原來他們心中是這樣想的:

「當你想掙脫我時,我簡直不能形容我有多痛苦。我希望你能永遠需要我。我不能承受那種失去你的感覺。你就是我的全部生命。我擔心你會犯下什麼無可挽回的錯誤。看見你受到傷害,我的心就好像被撕裂了。我寧願死,也不願意面對身為失敗的母親的感受。」

真相有點令人詫異,但又是那麼地真實。我媽也不止一次說過:「這世上唯一可以無條件愛你的就是父母了,我們不會害你的,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為你好。」

蘇珊老師在《情感勒索》中強調,情感勒索者的慣用手法是:「我做這些都是因為愛你啊。」

而在《原生家庭》裡,她總結操控型父母最常說的措辭也是:「這都是為了你好」、「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正因為我這麼愛你」...

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寧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中。」

有趣的是,很多受操控型父母控制的成年子女,也是離不開父母去獨立生活的。

所以有些父母,不斷用金錢作為誘餌來控制子女聽他們的話,不斷為了取悅他們而作出努力。

像前文提到《不完美的她》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林緒之的二妹亦之未婚先孕,她的男朋友在跟媽媽提出要結婚的時候,那位母親因為不滿意兒子的女朋友,就想着切斷兒子的經濟來源,把他的銀行卡全部停了,希望他在失去經濟來源以後不得不回來求自己。

結果亦之的男朋友在被母親截斷經濟來源後一段時間果然動搖了跟亦之結婚的決心,而且還對已經懷孕的亦之沒有太上心。

如果用心去觀察身邊的,我們會發現自信的父母無須去控制他們已經成年的子女 。

但有父母的行為,都是基於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強烈不滿,以及對遭到遺棄的恐懼。子女的獨立讓他們覺得仿佛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隨着子女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為他們需要子女永遠的依賴。只要可以讓子女自覺還是個孩子,他們便可以維持對子女的掌控。

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父母年紀大了要麼越來越強勢,要麼越來越「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都挺好》裡的蘇大強,他在強勢的老伴突然離世之後,希望子女能按他的要求給到他想要的生活。

先是要求在美國的大兒子接他出國享福,後來大兒子失業經濟出現問題不能實現他的願望,他又要求子女們給他買房子、請保姆,還經常整各種事兒折磨幾個子女。

因此,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後,對自我的身份認知會有些模糊。他們很難把自己視為脫離父母存在的獨立個體,也不懂得區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們有着深深的無力感。

02| 有毒的家庭體系是代代相傳的,能否解決取決於你的獨立程度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發明,而是從先輩那裡繼續的一整套逐漸累積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原生家庭》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家庭成員作為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個性、個人責任和獨立,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滿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勵個人表達,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為保持一致。這樣的家庭製造了混淆不清的個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員關係。在潛意識裡,家庭成員對於自己和別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為了表示親密,經常要壓制每個成員的個性。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每個人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響,甚至不少人一輩子都無法逃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的複印件。所以有毒的家庭體系一代一代地影響着我們成長以後的行為、說話方式甚至選擇工作和選擇婚姻的各種人生大事的判斷。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原生家庭會對我們影響這麼大呢?

那是因為當我們還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我們的基本認知都是來自家庭的。

所以每個小孩都會崇拜父親,依賴母親。

像《不完美的她》劇中在畸形家庭環境成長的小女孩穆蓮生,前文已經說到她還沒出生父親就去世了,及後不斷地被母親的男朋友尚武折磨她都因為害怕被母親拋棄而非常懂事並沒有反抗。

直到後來尚武把小女孩用繩子捆綁全身並且用膠布封着嘴巴裝進籠子裡,並打開天然氣開關和用微波爐過度加熱引爆房子企圖燒死蓮生。

小女孩被周迅飾演的林緒之救出以後,才下決心要離開有毒的未來繼父和母親,希望周迅收養她讓她重獲新生。

但被拋棄過一次的小女孩穆蓮生本來就沒什麼安全感,加上經歷過差點被害死,她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跟了新媽媽以後,觀眾會發現這個自己改名為「林小鷗」的小女孩變得更懂事了,她一直討好着新母親和其他新的家人。

《不完美的她》劇中周迅飾演的林緒之本身就是一個被收養的女兒,同樣的敏感獨立讓她也意識到自己收養的林小鷗太懂事了,失去了同齡小孩的童真,所以她後來也一步一步地引導小女孩釋放自己本來的天性。

作家田志剛說過:「原生家庭對你影響程度的高低,和一個人的獨立能力有關。如果自己獨立的力量越大,家庭的影響就越小;如果自己獨立的力量越小,家庭的影響就越大。」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每個人為了生存都會有超強的適應能力,原生家庭確實帶給我們無盡的困擾和痛苦,但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的。

下一段我們進一步分析如何釋放從原生家庭中經歷的痛苦和憤怒。

03| 無論在原生家庭中經歷多大的痛苦,先擁抱你內在的小孩

「人們在情感受到威脅或攻擊的時候往往反應最為敏感,一觸即發。這種敏感反應會出現在他們的每一段關係中--與戀人、與上司、與孩子或與朋友。但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這種反應最強烈。」--《原生家庭》

中毒的子女成年後常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憤怒,因為在成長的環境裡,他們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發泄憤怒是只有父母才能享有的特權。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莫名其妙地跟自己至親的人生氣,而且有些父母不可理喻的要求我們既無法聽從,又無力拒絕。

有時候憤怒是因為我們害怕的事情會發生;但我們不憤怒,那些事情同樣極有可能發生。

例如一般家庭的父母最常嘮叨的就是希望子女聽話,按他們的意願找工作、找對象,一旦子女沒有聽從他們的安排,或者沒有如他們所願找到安穩的工作和他們眼中適合結婚過日子的對象,父母就會不停地嘮叨。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總是很想逃脫父母的掌控,但又害怕按自己的選擇走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不僅讓父母失望,繼而還得到更多更深入的嘮叨和埋怨。

正如之前微博上點讚轉發奇高的那句話說的:「做孩子最失敗的,就是既厭惡父母設計的人生,又怕走錯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那麼跟父母的鬥爭中怎樣釋放自己的情緒、安撫自己的憤怒呢?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提供了幾個技巧讓我們去應付憤怒:

1、允許自己憤怒,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

憤怒,和喜悅、恐懼一樣,無關對錯,只是一種感受。憤怒是一個信號,給你傳遞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權力正在被踐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沒有人關心你的需求等等。憤怒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改變。

2、表達出你的憤怒。

用力捶打枕頭;對着惹你生氣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獨自在車裡或家裡時,假裝和生氣的對象聖誕。你不必去為發泄憤怒去暴力傷害或者言語侮辱任何人,和你信任的人聊聊你有多生氣。你必須要發泄出怒火,否則你將無法應對憤怒。

3、增加運動量。

將憤怒轉化為運動可以幫助你釋放出內心的緊張情緒。體育運動會增加內啡肽(大腦分泌的化合物,能促進愉悅情緒產生)的分泌。你會發現,直面憤怒會增加你的能量、提升你的生產力。壓抑的憤怒最讓人心力交瘁。

4、不要讓憤怒加深你心中消極的自我形象。

你沒有因生氣而變得卑劣。由於自己的怒火而對父母有愧疚感很常見。請你大聲說:「我很生氣。我有權利生氣。如果只有這樣做才能應對憤怒,那麼我只能為自己的憤怒而感到愧疚。這樣的感覺既沒有錯,也沒有使我變得卑劣!」

5、把憤怒轉化為自我定義的動力源泉。

你的憤怒可以幫助你認清自己在親子關係中願意接受什麼、不願意接受什麼,幫助你定義自己的邊界和極限。這樣一來,你可以很大程度地從順從、妥協、害怕父母反對的陳舊的關係模式中解放出來。

要想從原生家庭的束縛中掙脫並重獲新生,關鍵還是要學會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用自我認可讓自己重獲新生。

結語:

如果問任何有毒的父母是否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會強調說他們很愛孩子。然而,他們的孩子大多沒有感覺到被愛。父母認為的愛,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的撫育和安慰行為。很多來自有毒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都對愛的含義和感受感到困惑。他們的父母打着愛的旗號,實際上並沒有賦予他們真正的愛,反而令他們覺得愛是一種混亂的、戲劇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他們必須要犧牲自己的心愿和夢想才能成全愛。--《原生家庭》

很明顯,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感受到的並不是愛。

愛的行為並不會折磨你,也不會讓你失控,更不會讓你產生自我憎惡。愛並不會帶來傷害,愛是一種令人幸福的感覺。

不過呢,我們的父母很多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大多遺傳了有毒家庭體系的那一套教育方式並代代相傳下來。所以有時候也不要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歸疚於原生家庭和有毒父母。

而且我們都是有思想有辨識能力的成年人了,如果想擺脫原生家庭的控制,還是得靠自己。

正如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的:「也許,我們無力改變我們的上一代,但其實我們可以選擇接受,可以看清,可以選擇儘量不受影響。」

原生家庭的傷痛、有毒父母的控制,你得靠自己治癒。或者像《都挺好》劇中說的,「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可以放下。」

參考書目:《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圖片來源:互聯網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17 15:02:02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3-08-15 18:08:00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