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七校2022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情感導師 811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廣東省東莞市七校2022屆高三12月聯考

語文試卷

廣東省東莞市七校2022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座號、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後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於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若論境與象的關係,首先應當承認境生於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所謂「境生於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揮。劉禹錫雖然說「境生於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讚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群形,糾紛舛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境生於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並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意境超出於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餘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

所謂境超乎象,並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於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徵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以上這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徵、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麼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係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境生於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後的升華。

(選自袁行霈《境與象》)

材料二:

詩歌意境,從表現對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所謂「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山水詩、詠物詩、山水畫、花鳥畫中多有此類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臨其境的「形似」的審美特點。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個個逼真如畫,歷歷在目,令人有「處身於境」、目悅神怡之美感。

所謂「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敘事詩、詠史詩和寫人詩中多有此類意境,此外古典戲曲、小說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類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時一句詩就是一個事境,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風雪夜歸人」「落花時節又逢君」;有時一首詩是一個事境,如《孔雀東南飛》《長恨歌》和《賣炭翁》。事境的審美特點是「近」,貼近生活,真實可信,所以才能獲得「親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所謂「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抒情詩、抒情小賦、抒情散文和音樂、戲曲中多有此類意境。在古典詩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趙嘏《憶山陽》:「折柳城邊起暮愁,可憐春色獨懷憂,傷心正嘆人間事,回首多慚江上鷗。」金聖歎評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間雜用『愁』字、『憐』字、『憂』字、『傷』字、『嘆』字、『慚』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詩,知先生懷憂,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漢樂府《西洲曲》:「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又如蘇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李白是寫情境的聖手,他有許多這方面的名句,諸如「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在李白筆下,風、水、月皆成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樣親切自然,盡情盡理,真是大家風範。

所謂「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為表現對象的審美意境。如果說「情境」的審美特點是求「美」的話,那麼「理境」的審美特點則是求「真」。玄言詩、哲理詩、議論散文、寓言、寫意畫中多有此類意境。如「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還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顥《黃鶴樓》一詩,金聖歎評云:「他何曾是作詩,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見道理卻是如此。」什麼「道理」呢?就是「黃鶴」飛了,「昔人」去了,甚至他們早都死了,而「樓」還存在着。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樓」是無限的,實的。所以,感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便是這首詩的道理。這些道理是通過昔人、黃鶴、樓、白雲、此地、千載等時空意象表現出來的。前者所舉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濃郁的感情里;後者所舉的「道理」則隱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潛先生說:「詩有說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熱的情感和燦爛的意象之中,它絕不說抽象地未受情感飽和的理。」 (選自古風《意境探微》)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意與境交融之後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體的時間和空間,給讀者更多的想象餘地。

B. 意境的形成可以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給欣賞者以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C. 「境生於象」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沒有象便沒有境;二是意境是對具體的象的超越與升華。

D.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言鄉水有情,更顯思鄉情深,構思別致,親切自然。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引用《董氏武陵集紀》中稱讚董鋌的詩的語句,意在證明劉禹錫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B. 「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這一比喻的意思是境生於象,沒有象就沒有境。

C. 境生於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後的升華,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來的意象脫離了關係。

D. 《賣炭翁》一首詩是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事境,可給讀者「親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3. 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詩歌意境表現對象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C.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D.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4.請結合材料分析崔顥的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中境與象的關係。(4分)

5. 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論證的嚴密性。(6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6-9題。

我給縣長當桌子

李立泰

老革命李政穩八十多了,身板硬朗。

當年李子跟欒縣長鬧革命時才十五六歲,警衛員、勤務員、通信員一肩挑。那次縣大隊被圍,他辦了一個鬼子還打趴下一個,後來,他們突圍出來隱蔽在夾皮牆裡。欒縣長給中心縣委寫東西,沒桌凳。李子說:縣長,我蹲下舉着馬燈,你在我脊樑上寫吧。

欒縣長笑說:李子,你給我當辦公桌了。等咱打跑鬼子,成立新中國,到縣政府叫你坐我辦公桌上過過癮。

在一次戰鬥中他的腿被子彈打穿,感染了,腫得跟小孩兒肚子一樣,高燒昏迷,眼看活不了了。八路軍冀南七分區二十四團正好轉到馬頰河來,欒縣長把他送到二十四團醫治,衛生員不敢下手,說:這麼嚴重,看不了,得轉分區衛生所。上哪兒找衛生所?找到他也沒氣了。欒縣長說:你治吧,我相信你,活人當死人治。

二十四團衛生隊,有鑷子、針管、針頭、手術刀還是鐵匠打的刀子,消毒用白酒,清洗傷口用鹽水,麻醉藥、盤尼西林早沒了。

他小腿壞死,必須截肢。

衛生員說:欒縣長,你得抓緊找盤尼西林。

欒縣長說:你說咋治就咋治。

截腿咱沒手術鋸。

拉樹的鋸行不?我不管用啥,截了就行。

鋸條在鍋里煮,毛巾包小棍兒讓李子咬住。胳膊、腿綁床上,四個戰士摁緊。欒縣長說:兄弟堅持住,咬緊牙關,一會兒就完!李子疼得把棍子咬斷了,渾身淌汗往床下滴,欒縣長的褂子也溻透了。想想我們手上扎個刺還疼得很。它甚至連鈍刀子都不如,它是拉樹的鋸條!

李子,真正的鋼鐵戰士!

沒麻藥,鋸條像鋸木頭般把他的小腿鋸下來!李子疼死又醒過來,他硬挺過來了。

後來,李子回村里做革命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欒縣長任專員。李子成了老李,他騎驢進城看欒專員,門衛不讓牽驢進專署。我找欒縣長,找欒居山縣長!老李說。

老戰友見面,老李不敢擁抱老縣長。倒是欒專員擁住了他,兩人都掉淚了。

欒專員說:兄弟,過得咋樣?

老李擦擦淚,說:湊合着過唄。

欒專員說:我許的咱勝利了,叫你坐我辦公桌上,今兒兌現。

老李在褂子上擦擦手,摸摸老縣長的桌子,說:那不叫人家笑話嗎?

欒專員說:那坐坐我椅子吧,也算兌現。

老李坐在欒專員椅子上,兩手扶住扶手,屁股顛了三顛,說:不孬,坐江山啦!

欒專員給他要了新拐,讓民政局到省民政廳給他定做假肢。

辦定期補助時他麻煩過欒專員。雖然規定紅軍、西路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志願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脫產游擊隊都享受國家優撫的定期補助,但老李需確認在縣大隊打鬼子那段屬脫產游擊隊。

人說李政穩:你背腦瓜子鬧革命,也沒弄個一官半職的?他說:都當官,誰幹活兒?要跟犧牲的戰友比,我還坐過江山哩。

他當大隊支部書記。公社書記夸:老李啊,你當社員別說五好、八好,十好也合格。大隊書記卻當得不易。老李沒文化,打游擊時跟欒縣長超然客公眾號學了幾個字。他退下來後還閒不住,好操心。

有次因提留的事,他背根假肢上縣裡了。門衛擋住他,他掄起假腿:老子革的命你在這兒享福,我打鬼子那會兒你還沒影兒呢!民政局來人把他接進去。

老李說:您光說縣長在哪兒辦公就中。可是沒人告訴他。

我革一輩子命,圖啥?難道連縣長在哪兒辦公都不叫知道嗎?

他褂子一扒,說:當年欒縣長在我脊樑上辦公,我當桌子。他脊樑上那塊塊傷疤,亮閃閃的,像枚枚勳章!

不找縣長啦,回家。

正碰上縣長下鄉回來,聽見他嘟囔「縣長、縣長」的,縣長問:老大爺啥事?

我不跟你說,你們這些同志都不告訴我縣長在哪兒辦公。

哦,我就是縣長。

那我不白來,見縣長了,回去好跟莊鄉爺兒們說,要不他們笑話我白革命一輩子。

啥事啊,大爺?給我說。

沒事啦,民政局跟我解釋了,縣長你忙去吧。

縣長一指:看見了嗎?二樓中間那個門就是我辦公室。

縣長對秘書說:叫小車班送送。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李政穩都是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他是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

B.李政穩受傷被截肢保住性命,既因為他自己性格堅強,也因為欒縣長當機立斷,這也充分表現了抗日戰爭的殘酷性。

C.李政穩說自己「坐過江山」,是說自己享受到了革命成功帶來的果實,與那些犧牲了的戰友相比,自己幸運得多,沒有必要計較「也沒弄個一官半職」。

D.縣長吩咐秘書叫小車班送李政穩回去,是怕李政穩繼續找麻煩,這也從側面突出了李政穩為提留問題進行的「鬥爭」取得了勝利。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大量運用語言描寫,既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又快速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擴大了小說的容量。

B.「我給縣長當桌子」是一個在特定年代特定環境中才會出現的細節,它增強了小說的傳奇色彩,也引出了後文相關的情節。

C.欒專員讓李政穩坐他的桌子,與門衛擋住李政穩形成對比,暗示了在某些地方還存在一定的官僚主義作風。

D.小說善於運用場景轉換來推動情節和塑造人物:從隱蔽夾皮牆、「給縣長當桌子」到二十四團用鋸截肢,從坐欒專員辦公室的椅子到上縣裡為農民反映提留問題,細節生動,形象鮮明。

8.結合文章內容,試分析欒縣長的形象特點。(4分)

9.富有傳奇色彩是很多革命文學的一大特徵,請從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兩個方面賞析文章的傳奇色彩。(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二,弟丕七歲,晝夜號踴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乃歸服喪,禮過成人,鄉里奇之。十五,與母及丕俱居太學,習《魯詩》,閉戶講誦,絕人閒事,兄弟俱為諸儒所稱,學士爭歸之。太尉趙憙慕其志,每歲時遣子問以酒糧,皆辭不受。憙復舉恭直言,待詔公車,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亭長縱人借牛而不肯還之,牛主訟於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再三,猶不從。恭嘆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恭貰不問。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遷侍中,數召宴見,問以得失,賞賜恩禮寵異焉。遷樂安相。是時東州多盜賊,群輩攻劫,諸郡患之。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餘遂自相捕擊盡破平之州郡以安恭在公位,選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數十人。而其耆舊大姓,或不蒙薦舉,至有怨望者。恭聞之,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諸生不有鄉舉者乎?」終無所言。恭性謙退,奏議依經,潛有補益,然終不自顯,故不以剛直為稱。三年,以老病策罷。年八十一,卒於家。

(節選自《後漢書·魯恭傳》)

【注】仁恕掾肥親:仁恕掾是官職名,肥親是人名。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餘遂自相捕擊/盡破平之/州郡以安

B.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餘/遂自相捕擊/盡破平之/州郡以安

C.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餘遂自相捕擊/盡破平之/州郡以安

D.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餘/遂自相捕擊/盡破平之/州郡以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又叫薦舉。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博士、文學、秀才、進士等。

B. 直言,意思是直言敢諫,文中指當時朝廷為了選拔人才而設立的察舉科目。

C. 公車,最早是只為進京應試的舉人服務的交通工具,文中指漢代官署名。

D. 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的人充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魯恭和弟弟年少為父親辦理喪事,講究禮數,讓鄉里人稱奇,此後兄弟倆專心苦讀,又深受儒生們稱讚,求學之士都爭着向他們看齊。

B.魯恭擔任中牟令時,重視道德教化,不施用刑罰,他為許伯等人的田產官司評斷是非曲直,使得他們回家自我反省,解決了一樁難斷的案子。

C.魯恭多次責令亭長送還別人所借的牛,但根本沒有一點效果,他只得辭去了官職,亭長這才悔悟過來,歸還了人家的牛,主動接受法律懲治。

D.魯恭升任樂安相時打擊盜賊有方,使東州一帶得以安寧,他在三公之位時舉薦了幾十位人才,還勉勵沒有被舉薦者不要有顧慮,要勤學研習。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太尉趙憙慕其志,每歲時遣子問以酒糧,皆辭不受。

(2)恭性謙退,奏議依經,潛有補益,然終不自顯,故不以剛直為稱。

14.仁恕掾肥親前往中牟調查,得出了怎樣的結論?請用自己的語言作答。(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巫山高

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

回合雲藏日,霏微雨帶風。

猿聲寒過澗,樹色暮連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見楚宮。

【注】高唐:戰國時楚國台觀名。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一二兩句出語自然,言題中之「高」字;着一「皆」字,更顯巫山十二峰之高。

B.三四句寫巫山雲霧繚繞遮住太陽,兼寒風細雨,喻詩人才華埋沒的悲慘命運。

C.七八句清空中蘊悲涼,其中的「楚宮」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懷古之思,愁緒倍增。

D.全詩前三聯寫景,末聯觸景生情,營造了一種清寒空濛的意境,藝術特色鮮明。

16.請從寫景的角度方面賞析「猿聲寒過澗,樹色暮連空」兩句的精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氣勢磅礴地勾勒出雄偉壯闊的沙塞雪景,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

(2)在《小石潭記》中,借游魚側面表現潭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宮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憤慨語總括秦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紛奢行徑,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11分)

擺脫貧困一直是中國人民___________的夢想,歷經多年奮鬥,我國實現了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這是一首激盪人心的動人歌謠,這是一個___________的人間奇蹟!奇蹟從來不會從天而降,脫貧攻堅的煌煌偉業,伴隨着多少奉獻和犧牲!大山深處、田間地頭,有着扶貧工作者質樸的笑臉、忙碌的身影。他們懷着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上的豐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碩果。脫貧攻堅的偉大鬥爭,鍛造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這種精神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脫貧群眾的精神風貌 ,自立自強的信心和勇氣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恆。將脫貧攻堅精神發揚光大,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___________的奮鬥姿態,我們定能乘勢而上、再接再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再創新輝煌。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孜孜不倦 永垂青史 煥然一新 一往無前

B.孜孜以求 彪炳史冊 煥然一新 一往無前

C.孜孜以求 永垂青史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D.孜孜不倦 彪炳史冊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19.下列語句中的引號與文中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兩首敘事詩被稱為「樂府雙璧」。

B.李白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寫出了蜀道之「難」。

C.學習《氓》要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徵。

D.「哈哈哈!」酒店裡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20.文中的畫橫線句子如果改成「各地都有扶貧工作者」與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麼?請分析。(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9分)

深淵(水深超過6000米)是地球最後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認識的戰略空間,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態系統,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種群和特殊的生態環境以及其專屬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學現象。因此,深淵_____,對人類揭示生命的起源、進化以及研究生物對特殊環境的適應能力有着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

長期以來,_____,人類對深淵生命、環境和地質形成過程的了解極其匱乏。載人潛水器具備準確到達、精確觀測、精細作業、可讓科學家身臨其境地進行科學研究等諸多優點,成為了人類認知、探索、開發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個世紀以來,作為深海技術的綜合載體,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和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推動了海洋高技術的整體發展。

2020年10月27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突破萬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創造了_____,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深潛的國家。在海試中,「奮鬥者」號共8次抵達萬米深的海底,在多種類科考樣品的採集及多次目標搜尋、布放回收作業中展現的作業能力,( ),標誌着我國已成為載人深潛裝備領域的領軍國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充分表明了在萬米級深度「奮鬥者」號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

B.充分表明了「奮鬥者」號在萬米級深度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

C.「奮鬥者」號在萬米級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

D.「奮鬥者」號充分表明了在萬米級深度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教育家羅家倫曾提出成為「強者」的三個基本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不可征服的精神。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的人生感悟出發,比較三個條件,談談哪一個條件是最重要的,並闡述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東莞市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校聯考語文試題答案

1.C

2.C

3.A

4. (1)這四句詩中描寫了昔人、黃鶴、樓、白雲、此地、千載等意象;(2)詩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通過這些意象,讓人感到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樓」是無限的;(3)通過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交融,為讀者營造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的意境。

5. 材料一的第三段首先指出「境超乎象,並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然後點明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接着作者舉出了中國古詩中大量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最後總結,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詩歌的意境上是錯誤的。整個論證過程環環相扣,充分表現了文章論證的嚴密性。

【解析】

【題1】「二是意境是對具體的象的超越與升華」錯。由材料一第二段「境生於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等表述可知,此「境生於象」不包括「境超乎象」。故選C。

【題2】「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來的意象脫離了關係」錯,文中沒有此意。故選C。

【題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

A.詩句的意思是:長年鬱結在心中的歸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年年春天一到便被催發開來。從「心似」「被春催」等可判斷出屬於「情意境」。

B.從「小荷」「蜻蜓」可判斷屬於「物意境」。

C.從「陽光」「荷葉」「荷花」「春風」等可判斷出屬於「物意境」。

D.從「榆柳」「桃李」等可判斷出屬於「物意境」。 故選A。

【題4】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到「若論境與象的關係,首先應當承認境生於象,沒有象就沒有境」,所以解答此題,應首先將四句詩中的「象」找出來。所謂「象」,就是詩中所描繪的事物,從「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不難找出「昔人、黃鶴、樓、白雲、此地、千載」就是其所描繪的「象」。而這些「象」的結合,則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讀者產生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的境,所以此處的境是對具體的「象」的升華,給了讀者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餘地。

【題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議論特點的分析能力。

在材料一的第三段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境超乎象,並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接着指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於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這就闡明了作者認為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而中國古典詩歌並不符合這種理論。接着作者舉出中國古詩中大量的例子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比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詩句的意境都不是靠比喻、象徵、暗示形成的,從而得出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詩歌的意境上是錯誤的這一結論。整段文字論證過程環環相扣,論據充分有力,充分表現了文章論證的嚴密性。

6.D (「怕李政穩繼續找麻煩……取得了勝利」於文無據。縣長吩咐秘書叫小車班送李玫穩回去是因縣長被李政穩的精神所感動;這裡也沒有「鬥爭」,李政穩只是代表農民向上級提出合理訴求。故選D。)

7.C (「形成對比,暗示了在某些地方還存在一定的官僚主義作風」分析不正確。文中欒專員的做法體現了他的誠信重諾,門衛的做法體現了他的盡職履責,二者並沒有形成對比,更沒有這種暗示含義,且後文中民政局將李政穩接進去了。故選C。)

8.鎮定樂觀。隱蔽在夾皮牆裡,鎮定自若地給中心縣委寫文件,還許諾等打跑日本鬼子,成立新中國,在縣政府讓李政穩坐他的辦公桌上過過癮;沉穩果斷。李政穩腿受傷,不截肢有生命危險,他當機立斷請二十四團醫務人員用拉樹的鋸為李政穩截肢,保住了李政穩的性命;有情有義。解放後為李政穩作證明,爭取到了很多待遇;誠信重諾。當初許諾解放後讓李政穩坐他的辦公桌,解放後兌現了承諾。(每點1分) (題干要求「分析欒縣長的形象特點」,關鍵是要結合小說中欒縣長具體的言行舉止進行概括分析,但要注意相關信息在小說中較分散,要仔細梳理。)

9.(1)人物形象:李政穩十五六歲鬧革命,殺鬼子;負傷截肢回村里繼續做革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後被老領導請去坐辦公桌;當大隊書記,為了反映提留問題上縣城。他個性鮮明,勇敢重情,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非一般人所能經歷。(內容概括2分,分析1分。)(2)故事情節:李政穩在夾皮牆「給縣長當桌子」,方便他寫文件,欒縣長許諾新中國成立後請他坐「縣長辦公桌」;李政穩傷勢惡劣,欒縣長在無麻藥的情況下請醫務人員用拉樹的鋸為李政穩截肢;勝利後欒專員兌現承諾,請李政穩上他辦公室坐辦公桌;李政穩上縣裡反映情況被門衛阻攔,又被縣長客氣對待。情節跌宕起伏,既神奇又符合時代特色,充滿傳奇色彩。(內容概括2分,分析1分。) (「傳奇色彩」在革命文學中有多方面的體現,題干要求從「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兩個方面進行賞析,故此處要結合小說中李政穩及欒縣長等人的言行舉止及小說情節發展進行分項作答。)

【閱讀導引】

閱讀《我給縣長當桌子》這篇小說,主要掌握李政穩給縣長「當桌子」的傳奇色彩,以及這一「傳奇色彩」對於串起情節、突出人物和主題的作用。在戰爭年代「給縣長當桌子」與和平年代「坐縣長辦公桌」構成小說的主要情節;兩次與「桌」有關的情節突出了欒縣長鎮定自若與關心部下的形象特點,更突出了李政穩勇猛憨厚、耿直無私的形象特點。同時,這些頗具傳奇色彩的情節,讓我們領會到了民族獨立戰爭的艱苦,懂得了以李政穩為代表的革命前輩的無私奉獻和犧牲精神,也引導讀者對新形勢下的幹部作風進行思考。另外,本文語言簡練又富於個性,這樣既有助於快速推進情節,又能突出人物鮮明的個性。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小說雖然對現實中幹部作風委婉地提出了批判,但這樣寫是為了凸顯李政穩耿直無私的形象特點,並不是對幹部作風的全面否定。

10.C

11.A(察舉的主要科目沒有博士、進士。)

12.C(「辭去了官職」有誤。原文是說準備辭官離去。)

13.(1)太尉趙意仰慕他們的志向,每年時常派兒子送酒和糧食慰問他們,他們都推辭不接受。(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慕」「問以酒糧」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魯恭性情謙恭禮讓,奏議依據經書,無形中對國家有益,但他始終不顯耀自己,所以不因剛直著稱。(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退」「顯」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中牟有「三異」,魯恭是賢能之人,治理有方。(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魯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他的父親,在建武初年,擔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當時魯恭十二歲,弟弟魯丕七歲,兄弟倆整天整夜號哭頓足不停,郡里贈送的財物一概沒有接受,辦完了喪事,禮數超過成年人,鄉里人都嘖嘖稱奇。十五歲的時候,和母親及弟弟都住在太學裡面,學習《魯詩》,閉門誦讀,遠離與自己無關的事,兄弟倆都受到儒生們的稱讚,在學之士都爭着歸附他們。太尉趙憙仰慕他們的志向,每年時常派兒子送酒和糧食慰問他們,他們都推辭不接受。趙憙又向「直言」舉薦魯恭,在公車署里等待皇帝的詔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職。魯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為政理,不施用刑罰。許伯等人為田產打官司,多位太守和縣令都不能決斷。魯恭替他們評斷是非曲直,他們都回家自我檢討,停止耕種相互謙讓。亭長放縱他人借牛卻不肯歸還,牛主人告到魯恭那裡。魯恭召來亭長,再三責令他歸還他人的牛,還是不肯聽從。魯恭嘆息說:「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開印綬辭官離去。掾吏們哭着挽留他,亭長於是感到慚愧後悔,歸還了人家的牛,到刑獄接受處罰,魯恭寬恕了他不再追究。建初七年,郡縣蝗蟲危害莊稼,犬牙相錯環繞縣界,就是不進入中牟縣。河南尹袁安聽說後,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派仁恕掾肥親前去察看。魯恭隨行田間,一起坐在桑樹下休息,有一隻雉鳥飛過,停留在他們身邊。旁邊有個小孩,肥親問他:「你為什麼不捕捉雉鳥?」小孩說:「它將要生小鳥。」肥親驚訝地站起身,和魯恭訣別說:「我來的原因,是要看看你為政的情形。現在蟲害不侵犯邊境,這是第一個特異之處;德化能及於禽獸,這是第二個特異之處;小孩子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特異之處。我再長時間逗留,只會是干擾賢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況詳細稟報袁安。升任為侍中,皇上多次在內廷召見,向他詢問政事得失情況,得到的賞賜恩遇禮節寵愛非同一般。升任樂安相。當時,東州一帶有許多盜賊,他們一同劫略百姓,各郡縣都深感憂慮。魯恭到任後,加重懸賞,廣施恩信:盜賊的統帥張漢等人帶着黨羽前來歸隆:魯恭上書朝廷任命他們為漢地博昌縣的縣太尉:其餘的盜賊就進行捕殺,金部擊破平定了盜賊,州郡於是得以安寧。魯恭在三公之位,選拔徵召才學優良者,大到各級卿相小到郡守多達幾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負聲望的大族,有的沒能得到舉薦,因而心有怨憤責備。魯恭聽說後,說:「學問不勤於研習,這是我所憂慮的啊。諸生不是還有鄉里可以推舉嗎?」最終沒有人再說三道四。魯恭性情謙恭禮讓,奏議依據經書,無形中對國家有益,但他始終不顯耀自己,所以不因剛直著稱。三年,因年老多病上書請求辭官。六年,八十一歲,在家中去世。

15.(3分)B(三四句繼續寫山之高。)

16.(5分)視聽結合(2分),聽到的是猿聲悽厲,在峽谷中久久不絕;看到的是樹色依稀,與朦朧的天色融為一體。(2分)這兩句詩視聽結合,有聲有色,淒切寒暗,使詩人不禁生發出悲愴哀愁之情。(2分)(或「聲色結合」「動靜結合」,任一角度,言之成理,皆可)

17.(6分)(1)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3)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8.B

19.C

20.原句「大山深處、田間地頭」強調扶貧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地點山村和農村,「樸實」和「忙碌」強調扶貧工作者品質和工作狀態,「笑臉」「身影」富有畫面感,生動形象。原句短句強調,語意豐富,利於下文「脫貧攻堅精神」的總結。改句語言乾癟而沒有情感,無法凸顯對扶貧工作者奉獻的謳歌和讚美之情。

【分析】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第一處,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語境是說中國人民追求的夢想,應用「孜孜以求」。

第二處,永垂青史,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歷史上。彪炳史冊,形容偉大的業績流傳千秋萬代。前者指人,後者可以指事業,此處是脫貧攻堅戰取得的成果,應使用「彪炳史冊」。

第三處,煥然一新,形容出現了嶄新的面貌。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樣,感到很新鮮。此處是形容脫貧群眾嶄新的精神面貌,應使用「煥然一新」。

第四處,一往無前,一直往前,無所阻擋。形容勇猛無畏地前進。勇往直前,不怕艱險,奮勇地一直往前進。此處是形容無所阻擋的奮鬥姿態,應使用「一往無前」。

故選B。

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上的引號表引用,表間接引用。

C.表引用,引用別人的話,間接引用。 A.特定稱謂。 B.着重指出。

D.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 故選C。

20.本題考查學生品味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二者的不同之處,明確文中所用句式、手法等,然後分析文中的表達效果。

「大山深處、田間地頭,有着扶貧工作者質樸的笑臉、忙碌的身影」,從內容來看,文中的內容更詳細,「大山深處、田間地頭」是扶貧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地點,放置於此,起到強調的作用;「質樸的笑臉、忙碌的身影」是形容扶貧工作者的工作狀態,描述出來更有畫面感,更為生動形象,同時更能展現出對脫貧工作者這種奉獻精神的讚美,而題干中「各地都有扶貧工作者」這種表述顯得乾癟,沒有情味。從句式來看,文中「大山深處、田間地頭」「質樸的笑臉、忙碌的身影」句式簡短,更能展現脫貧工作者的精神,後文提到「脫貧攻堅精神」,文中的表述有利於後文的總結。

21.B

22.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由於深淵探測技術條件的限制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深度紀錄

【分析】

21.本題考查學生語句復位的能力。

分析文段可知,括號前的「在多種類科考樣品的採集及多次目標搜尋、布放回收作業中展現的作業能力」可提煉出的中心詞是「能力」,因此可判斷括號的句子主要應是「能力」,而CD項的主語是「『奮鬥者』號」,故排除這兩項。分析AB兩項可知,「綜合技術實力」是「奮鬥者」號在萬米級深度所擁有,「在萬米級深度」應放在「奮鬥者」號的後面,故排除A。故選B。

2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根據後的「對人類揭示生命的起源、進化以及研究生物對特殊環境的適應能力有着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可推斷出處想要表明的是深淵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因此可填入「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根據「人類對深淵生命、環境和地質形成過程的了解極其匱乏」及「載人潛水器……成為了人類認知、探索、開發海洋的有效工具」可知,在載人潛水器被研究出來之前,人們是很難到達深淵的,這主要是探測技術的問題,因此處要說的是以前了解匱乏的原因,可填入「由於深淵探測技術條件的限制」這樣的內容。

根據「我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突破萬米深度」可知,「奮鬥者」號一直在進行下潛試驗,而根據「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這個具體數字則可推測出中國載人深潛出現了新的紀錄,因此第處可填入「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深度紀錄」這樣的內容。

23.【審題】材料引語給出了成為強者的三個條件,「最野蠻的身體」,即要有強健有力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即要有精神文明;「不可征服的精神」即要有堅定的意志力和信念。這三者應該是缺一不可,但作文要求「比較三個條件,談談哪一個條件是最重要的」,需要我們在三者之中比較權衡出一個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身體」乃是基礎,「文明」乃是人類進步的標誌,「不可征服的精神」是知難而上、永不退讓的必須。考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得出結論,併合理闡釋。

【立意】

1.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2.沒有文明的頭腦,人類與野獸無異。

3.人要有「不可征服」的信念。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16 13:03:30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3-11-24 07:11:58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