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感情不和、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後來變得怎麼樣了?

情感導師 675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關注「聽見藍說」,陪你更好地成長為自己。

/01父母感情不和的孩子-遭遇/

先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我從小在一個雙親不和睦的家庭里長大。父親性情暴戾,大男人主義,可能由於身世苦(爺爺奶奶在爸爸1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無依無靠,導致了父親生性冷漠,一輩子都不懂如何表達親情,且難以相處。他經常把在外面賺錢受到的氣撒在老婆孩子身上以獲得釋放。在我的記憶中,家裡的氛圍永遠冰冷、壓抑、令人難以喘息。

在父母感情不和、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後來變得怎麼樣了?

母親呢,悲觀抑鬱,常年憂心忡忡,由於是從貧窮的時代過來,導致她老人家一輩子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憂那個。再加上父親的捉摸不透的脾性和冷暴行為,導致母親活得更加如履薄冰和哀傷。

我們家很少有親朋好友來做客,因為父親的「好脾氣」遠近聞名,在我的童年裡,除了埋頭寫功課,不間斷夾雜着父親咆哮的聲音,還有母親昏暗燈光下落下的淚。就沒有太多的記憶了。

因為父親的臭脾氣,自然和老實本分的母親處不到一塊兒去,母親命苦,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父親的疼愛與尊重。就這樣,父母的感情常年不和,除了必要的一些家庭瑣事,溝通甚少。

儘管成年後的我,用了很多的時間、讀了無數本心理學的書來做自我療愈,才過上了現在還算心境平和的生活。但是,不可否認,惡劣的成長環境、父母感情不和的狀態,真的對一個孩子來說,影響太大了。

有句話說,凡事都有兩面性。人,其實也是。有光芒的一面,自然也會有陰影的一面。

我過去的隱形性格裡面,藏着很多的問題。比如內向自卑、多愁善感、不善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差……逐漸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在面對親密關係這件事上,也吃了不少苦頭。帶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我不會客觀處理感情中的事情,情商低,缺乏安全感,和伴侶有過無數次的爭吵和崩潰。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痛哭過,絕望過……再自己踉蹌着爬起來,繼續摸索,咬緊牙關,才逐漸走出陰霾,慢慢收穫一個如今還算基本滿意的自己。

然而,即使到了現在,我的內心始終還有個黑洞,深不見底。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在需要人安慰的時候,這個洞,好像怎麼填也填不滿,需要依靠自己默默的忍耐和轉移注意力來度過那些灰暗的時光。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經歷過不幸童年的人,一定會明白我在說什麼。內心深度的那種孤獨感,甚至不是重新組建了新的家庭就能完全彌補和代替的。

/02父母重男輕女的孩子-遭遇/

最近到線下上課,我認識了兩個女生,她們在中國典型的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她們分享出來的成長故事更加令人痛心不已。

林林,出生在粵西地區的一個農村,父母從小重男輕女情節嚴重。在她很小的時候,有一回,她在廁所裡面用吹風筒吹頭髮,弟弟敲門要進去上廁所,她看馬上要吹乾了,就讓弟弟在門外等一下。

可是,這一等不得了了,弟弟立馬跑過去跟媽媽告狀。林林的媽媽,一個一百八十多斤的胖子婦女二話不說把門踹開,不分青紅皂白狠狠揪起林林的頭髮破口大罵:我讓你霸占着廁所不給弟弟上……被揪起頭髮那一刻,林林直疼地掉淚,卻一句話也不敢吭聲,擔心引來殺傷力更大的毒打。

這樣的事情在林林的成長過程中時常發生,儘管她的內心十分清楚父母重男輕女,父母就是偏愛自己的弟弟。可是成年後回想起這些往事,她的內心仍然在滴血,難以釋懷,她始終忘不了不被愛的那種痛。

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林林的性格很內向,內心有一層很深的自卑感,總覺得自己缺乏價值。但是,在工作上,她很要強,很拼命,所以負責的業務績效很不錯。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個女生,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就連活着的機會可能也會逐漸喪失。只有拼命努力,才能逃離出家庭的魔爪,才能擁有自己的選擇權。

菁菁,出生在四川一個貧窮的山村。同樣的,從小飽受父母重男輕女觀念的折磨。

小的時候,她的家境不好,有一次過年,她想要一個芭比娃娃,而她的弟弟想要一個超人玩具。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她的父母二話不說就買了一個超人玩具給她的弟弟,她的母親對她說,女孩子要懂事,要讓着弟弟,可以和弟弟一起玩。

琳琳說,如果能讓她重回當年,她一定會大聲對母親吼出她堵在內心三十幾年的話:「憑什麼把全部的錢給弟弟買玩具,而我卻什麼也沒有?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歡的東西,能一樣嗎?為什麼你們生了我,卻從來不在意我的感受?」

其實,菁菁要的是一個芭比娃娃嗎?不,她要的是父母平衡的愛,是父母對一個女兒的重視。

從小學到高中,菁菁的成績一直是在全校排前三名,沒有掉過第四名。諷刺的是,她的父母完全不知道。直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寄到她家裡了,那是一個重點大學,她的父母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女兒讀書是很厲害的。

通過自己的奮鬥,如今的她,在廣州一家知名上市企業當職業經理人,收入不菲。由於缺愛,她22歲那年就選擇了一個原生家庭很和睦的男人結婚生子,新組建的家庭很幸福。

可是,菁菁說,儘管自己一路走來很優秀,父母仍然不待見她,對她的剝削也從來沒有停止。從她18歲背井離鄉一個人到外面上大學,父母就再也沒有管過她的死活。等她畢業後,就不斷地跟她要錢補貼給弟弟。

最近,就連弟弟結婚要買婚房,父母也理直氣壯伸手跟她拿錢。如果菁菁不給,父母就拿出道德綁架,甚至威脅她,讓她痛不欲生。而她現在和父母的關係也一直處在半斷絕的狀態中。

這幾年以來,熱播的都市電視劇《歡樂頌》、《都挺好》《安家》等,裡面的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她們都是現實版中國典型重男輕女家庭的受害者的縮影。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出來的。

/03無法選擇出身,該如何面對?/

電影《中國合伙人》裡有一句台詞:「不要總在過去的回憶里,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裳。」人活着,終究是要向前看的。過去的事情,不該成為我們活出幸福人生的障礙。所以,原生家庭再糟糕,它也不是我們拒絕成長的藉口。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經寫過幾篇情感心理的文章,裡面就涉及到和有毒的家庭做「斷舍離」的方法。

比如:重新讓自己的思緒回到童年,當年你向父母發出需要愛的信號,被父母忽視或拒絕了——你那時候的傷心以及痛苦,重新感受一番。看到你內心壓抑的情感需求後,學着將深埋已久的感情釋放出來,以寫信的方式寫下來。

寫下來的好處是,我們成年後要徹底改變一些錯誤認知(比如,我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我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就要意識到你內心常年壓抑的這些情緒,寫下來,它能讓你清楚知道,你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如今的自己,你內心那些錯誤的觀念是如何產生的。

還有。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里,研究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作者說:「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被認可。」

我上面提到的那個叫菁菁的女生,現在雖然工作光鮮亮麗,婚姻幸福,可是她卻過得不快樂。因為她總是難以拒絕父母提出的種種過分要求,她的內心深處,仍然在像個小孩子一樣乞求父母的認可。她以為自己聽話,父母就會愛她這個女兒。然而自己的期望總是落空。所以她活得很累,內心始終感受不到成年人的自由。

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裡,阿德勒否認尋求他人的認可,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我們也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哪怕是父母),否則,如果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最終就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而捨棄了真正的自我。

情商達人蔡康永老師曾說過一句話:「所有與別人的相處,都是為了讓我們這個僅有的、獨一無二的自己,能夠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在《因為這是你的人生》裡,蔡康永老師對「原生家庭」有一個犀利的看法。他認為:

當初沒有得到的東西(童年的愛),一定要補回來嗎?就算補了,還會感覺是同樣的東西嗎?把自己當作成年人,也把爸媽當作成年人,既然雙方都進入了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用新的標準,來尋求彼此的愛,而不是像抓通緝犯那樣,死命追究小時候所缺失的那份愛。不同的人生階段,限速會不同,路邊的風景也不一樣。

這是一個我認為很好的觀點。我們長大成人了,就不必老是舊事重提,鄭重地和過去告個別,然後和現在的自己握手言和,剩下的路,努力走便是了。

/聽見藍說 結語/

其實,如果回顧一個家族的成長脈絡,你會發現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你得不到的愛,或者你父母那一輩的爺爺奶奶也沒有教會他們。或者他們也曾經受過不公平、受盡委屈的愛。

所以,放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問題。而你,現在已經是成年人了,你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和能力,你的人生,你可以說了算。

共勉!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作者聽見藍說,一個愛寫作的終生夢想踐行者,劈柴餵馬,寫字修行。成長無止境,願與你成為同路人。】如果喜歡,歡迎點讚|轉發|評論|收藏|關注,持續輸出優質成長好文!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2-27 06:12:22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頭像
2023-09-24 00:09:03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